□ 记者 章炜
“万一我家人误食出了事,谁来负责?”5月,金山村民老张找到调委会,称邻居刘阿姨打农药时将农药喷洒到了他家自留地种植的毛豆上。双方自留地中间相隔一块地块,正常情况下农药不可能会喷洒到他家的作物上,所以,老张认为对方是故意的,如果自己及家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食了毛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而刘阿姨则矢口否认,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现场的争吵愈发激烈,气氛剑拔弩张。
各执一词,激烈争吵
村调委会接到老张的诉求后,高度重视这起涉及邻里关系且可能影响村民生活安全的纠纷,立即指派两名调解员进行协调。调解员第一时间与双方取得联系,在了解基本情况后,考虑到纠纷的复杂性和可能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决定启动“三所联动”机制,联合派出所共同开展调解工作。经双方当事人同意至金山区枫泾镇“三所联动”调解室进行调解。
调解之初,老张在陈述时,情绪再次激动起来,他详细描述了发现毛豆被疑似喷洒农药后的惊恐和愤怒,强调自己一直以来与刘阿姨并无矛盾,此次事件让他感到十分不解,他坚信刘阿姨是故意为之,要求刘阿姨给予合理的解释和赔偿。刘阿姨则立刻反驳,她认为在自家自留地喷洒农药不可能波及到老张家的作物,老张是在故意找茬,双方再次陷入激烈的争吵。
面对这一僵局,调解员果断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他们将老张带到一个单独的房间,先对他的情绪进行安抚,表示理解他对家庭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和担忧,但同时也冷静地分析了目前缺乏确凿证据证明刘阿姨是故意行为的情况,引导他思考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比如风向变化、农药飘散的特殊情况等,劝他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要轻易认定对方是故意的,以免加剧矛盾。
调解员:双方各退一步
在与刘阿姨的单独谈话中,调解员对她表示理解。但也指出,根据《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即使不是故意为之,在发现可能对邻居作物产生影响后,没有及时通知老张是不妥当的行为,这可能会给老张一家带来潜在的风险。从邻里关系的长远角度看,这种做法不利于和谐相处。
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背对背”沟通与劝导,双方的情绪逐渐从激动中平复下来,开始理性地思考问题。双方终于愿意回到调解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此时,调解员抓住时机,提出了一个方案:双方各退一步,不再纠结于农药是否故意喷洒的问题,而是着眼于未来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今后在进行任何可能侵害到对方或他人利益的农业生产活动时,务必提前做好评估和防范措施,如果确实无法避免可能对他人造成损害,必须提前通知对方,以便对方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各方的权益和安全。双方认真思考后,均表示认可这一调解方案。双方承诺今后遇到可能侵害到对方或他人利益的事情时,都要尽力避免;若无法避免,则需提前告知对方。事后,调解员进行了回访,双方均表示未再发生纠纷,邻里关系缓和,还会在农忙时互相帮忙。
【案件点评】
在处理这起纠纷时,充分展现了调解员对农业生产知识和农村邻里关系特点的深入了解。他们在调解前对农药特性、自留地环境等专业知识的研究,为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通过了解农药的飘散范围和当天的气象条件,能够更客观地分析农药是否有可能误喷到老张的作物上,使调解工作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同时,调解员深知这类纠纷背后往往不仅仅是简单的利益冲突,还涉及到村民之间的情感、面子和长期相处的关系,因此在调解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平衡各方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