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法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肖凯在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致辞

在巨变时代保持法律人的韧性

朱非

本文字数:1247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校友们:

  今天,我们举行华东政法大学2025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

  首先,作为校长,我要祝贺4701名华东政法大学2025届毕业生同学顺利毕业!祝贺荣获2025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的255名同学,荣获2025届华东政法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的439名同学!大家毕业快乐!

  有人说,毕业是一场巨大的戒断。但人生是一场持续的前行,过去的日子决定了现在的我们,现在的行动也预期了未来的自己。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在巨变时代保持法律人的韧性。

  我们身处一个巨变的时代:人工智能以指数级速度迭代,逆全球化的暗流裹挟着地缘冲突的泥沙,气候变化的阴影笼罩着每一片大陆。当算法开始挑战法律解释的边界,当跨国争端频繁撞击主权的大门,当传统法律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经历“破坏性创新”,我们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理解和保持“韧性”。韧性,是在巨变时代中锚定自我的罗盘,是穿越人生幽谷时照亮前路的火把,更是身为法律人守护公平正义的精神脊梁。

  保持韧性,是巨变时代自处的宝贵品性。韧性不是逆来顺受的妥协,而是在大变局中保持生长的智慧。它让我们既能像水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又能如磐石般坚守内心原则。

  保持韧性,是从平凡艰苦处的日拱一卒。一位负责办理日常普通小案的快审团队的资深法官曾说:小案,也能办成典型案例,进行示范引领;小案,也能被收入白皮书,制发司法建议;小案,也能广泛法治宣传,传播司法温度;小案,也能弘扬核心价值观,实现大治理。

  保持韧性,是秉持法治信仰的担当作为。同学们,选择了法律,就选择了与规则同行、与正义为伴的人生。在这条路上,你们会遇到金钱的诱惑、舆论的压力,甚至现实的无奈。此时,韧性不仅是个人的生存智慧,更是法律职业的精神底色——它让我们在纷繁世相中守住法律的尊严,在利益博弈中捍卫公平的底线,在时代变迁中推动法治进步。

  法治从来不仅仅是纸面的规则表述,逻辑自洽的规则体系并不能自动达成公平正义的社会治理目标。如果说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则每一个法律人的具体行动,都决定着法治之光的灿烂与否。习近平总书记说,“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需要我们在具体法律实践中体现出法律的精神、法律人的坚守。那些刑诉法、刑法、行政法、民法、国际法中的每一个重要原则和条款,只有落实在个案中的适用,才能进入日常生活,塑造法治信仰。

  特别期望,华政学子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无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在举棋不定权衡考量时,一定不要忘记法律思维,这是合法与非法的判断,是我们每一个法律人要秉持的韧性。

  同学们,毕业其实无法戒断,当你们离开校园后,某处灯火阑珊,你总会有一刻,忆起华政桥头的人流如鲫、明珠楼下的对影三人、人约黄昏的面红心热,忆起韬奋钟下学习之苦、富田馆里汗水之咸、苏州河畔梦想之甜,这是你们在华政园里走得最快的韶华啊!

  愿你们此去,“千磨万击还坚劲”,开启人生前行的韧性之旅!母校永远欢迎你!

  谢谢大家!

  (朱非  整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学院 B02在巨变时代保持法律人的韧性 朱非2025-06-25 2 2025年06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