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天平守沪

古镇新生处:司法一体守护的“三幅图”

林颖/崔缤予

本文字数:1426

  □  林颖  崔缤予

  一张标记着“青西三镇”巡回审判点位图,一份汇集示范区环境资源智库专家的名录图,一张标注着古桥、水系、生态保护红线的“古镇共生保护图”。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的这三幅图,勾勒出坐落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区的人民法院,如何通过发挥人民法庭作用、司法创新实践守护古镇的历史传承与绿色发展之路。

  点位图中的守护

  天刚蒙蒙亮,练塘古镇的石板路上脚步声匆匆。青浦法院朱家角人民法庭的法官和书记员正赶往一座老宅。一起邻里间的财产纠纷,实则关系着古镇风貌完整性。双方争执不休,法官决定暂时休庭,与调解员、建筑修复专家奔赴现场查勘。趁着村民们围观,法官一边分发着《古镇保护与水环境保护常见法律风险指引》,一边普法。最终,在法官和调解员主持下,双方达成协议。

  朱家角镇小莲湖边,一场关于非法毒鱼的巡回审判正在进行。在综合考量被告人自愿支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用于购买鱼苗增殖放流的情节后,法官现场宣判:被告人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并没收扣押在案的作案工具。

  二十里外的金泽镇淀山湖畔,气氛凝重。某企业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流入附近的水源保护区,直接威胁着古镇百姓饮水安全。面对白纸黑字的超标水质检测报告,涉事企业与环保部门达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青浦法院依法对该赔偿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很快,随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到位,一块崭新的水源保护警示牌立在了湖边,竖起了一道“保护红线”。

  以朱家角、练塘、金泽为代表的水乡古镇群落位于青浦西侧,与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接壤,形成独特的水乡生态与文化空间。青浦法院立足水源保护与文化传承,在青西三镇设立九处巡回审判点,为“古镇生命共同体”注入司法守护力量。

  “老宅、清水、鱼虾蟹,法律一样一样护得牢,我们水乡的日子才安稳、有盼头!”青西村民质朴的话语点明了古镇保护的深层价值——物质、生态、社会福祉的和谐统一。

  共生图下的协同

  古镇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一体保护,既要“破界”,也要“建圈”。

  聚焦古镇“自然—文化—社会”复合特性,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三地人民法院凝聚共识,于2024年12月联合发布《示范区历史名镇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及八项司法举措》。随后,“示范区古镇消费纠纷巡回审判工作站”、古镇保护跨域研讨活动、“朱家角古镇保护办法(草案)”等工作举措相继落地,共同筑牢古镇“活态传承”司法保障。

  三地法院还联合提出“示范区一号司法建议”——《关于联合设立示范区生态环境司法协同保护基地的司法建议书》,确保绿色判决落地见效。

  2024年12月,“示范区生态环境司法协同保护基地”揭牌,基地首个项目——稻田排水净化项目在桑基渔田投运。示范区三地法院以司法协同共护水乡生态效益与古镇特色经济发展。

  名录图里的智慧

  在示范区执行委员会的推动下,古镇物质文化与生态环境司法守护迈向了更深层次的智力融合与协同创新。

  2025年6月5日,示范区三地人民法院联合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司法修复白皮书及典型案例》。同时,汇聚了来自示范区三地环境科学、生态工程、损害鉴定、自然资源管理、环境法学等关键领域专家学者的“示范区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智库”正式设立。

  在智库首场“古镇保护与生态修复协同”开放式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就古镇生态保护和“为河湖留出生态呼吸间隙”的迫切性等问题,与三地法官形成共识。而法官案头12份协同化解纠纷的卷宗,正是这些前沿思考与基层实践在古镇共生保护中深度融合的最佳例证。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天平守沪 B02古镇新生处:司法一体守护的“三幅图” 林颖/崔缤予2025-06-27 2 2025年06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