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王葳然 实习生 王子涵
本报讯 今年以来,旅客携带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乘坐飞机导致机上起火冒烟事件多发。为确保旅客出行安全,自6月28日起,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充电宝的旅客将被禁止乘坐境内航班。新规实施首日,机场对充电宝类产品的安检情况如何?旅客的理解度如何?当天上午,记者到虹桥国际机场开展实地采访。
“旅客您好,请问您是否携带了无3C标识的充电宝?”当天上午9时,记者在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入口处发现,安检人员正在对旅客进行询问提示,航站楼内的电子显示屏上也滚动显示相关提示。
值机大厅,记者在安检排队区域看到几个标有“充电宝自弃筐”字样的灰色塑料筐,有工作人员手持提示牌,对新规进行告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被旅客自弃的充电宝将由机场集中处理。
除了自弃之外,机场方面针对不符合规定的充电宝是否还有其他处置方式?记者了解到,目前,虹桥机场为旅客提供7天暂存服务,即:7日内回到机场取回,逾期将视为丢弃,并进行集中处理。
为应对新规可能引发的安检拥堵,各地机场也有不同的举措。记者采访到当日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返沪的旅客张先生,他表示:“机场设置了两个通道,分别供携带充电宝和未携带充电宝的旅客通行。在经过安检人脸识别之前,携带充电宝通道有工作人员对充电宝进行检查。”记者获悉,在哈尔滨太平机场,有3C标识的充电宝将由工作人员放进塑料袋,并用贴纸进行封口,随后在安检时进行正常检查流程;而不符合规定的充电宝,旅客可选择寄回或遗弃。
“我今天带了充电宝,是有3C标识的。”旅客马女士告诉记者:“我对于这个规定表示理解,毕竟都是为了我们的安全。”
“前几天到上海的时候这个规定还没实施,今天回去的时候就不能带了。”由于旅客成先生携带了无3C标识的充电宝,他只能无奈将充电宝遗弃,但他也表示理解:“最近关注到了充电宝质量问题,这样做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其他乘客负责。”
此外,记者还采访了其他十余位旅客,旅客们表示,新规的出台是保护机上全体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普遍对这一规定表示理解。
据了解,充电宝的3C认证标准主要涉及电池的安全性能测试,如过充保护、过放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始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3C认证管理,并发布公告明确: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3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近期,多个头部品牌充电宝厂家因产品存在安全风险对多批次充电宝实施召回。记者获悉,相关召回批次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官方网站“消费品召回”栏目进行查询。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