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燕
实习法官(行政)助理项目运行两年多来怎样创新突破?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如何“双向奔赴”“教学相长”?6月30日上午,上海法院第三期实习法官(行政)助理开班动员会在国家法官学院上海分院召开。来自全国26所高校的180名学子经过业务培训后,将“持证上岗”,深入全市三级法院开启为期三个月的司法实践。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孙婧出席动员会并讲话。
新探索、新期待
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打破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之间的壁垒,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2023年6月以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精神,主动承担起法治人才培养的共同责任,相继与国内26所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法治人才培养“朋友圈”、法院工作发展“智囊团”、法学生实践能力“孵化器”进一步升级完善。
作为院校合作共育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要抓手之一,实习法官(行政)助理项目运行两期以来,先后有300余名在校法学生到全市三级法院、14个审判业务条线上学习锻炼,78名实习法官(行政)助理获评优秀,产生了234个优秀“三个一”成果。其中,第二期实习法官助理顾玲滟和带教老师共同撰写的案例,还获评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年度评选一等奖。
“伴随着一期期青年学子热情奔赴,实习法官(行政)助理项目也在成长和进步。”孙婧在动员会上介绍了第三期项目进行的全新探索与完善:
一是突出院校合作项目融合,探索与教授工作站联动机制,适时邀请部分设站专家、合作高校教师到实习法院开展活动;
二是突出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增加涉外法治专项岗位,让部分有涉外法学背景的同学接触涉外案件的办理;
三是突出实习带教质量标准,构建“三维度”实习激励体系,在“三个一”成果、“优秀实习法官(行政)助理”评选基础上,增加评选一批“优秀实习法院”“优秀带教老师”等,鲜明项目质量导向。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读硕士施苏青学的是国际仲裁专业。她在动员会上表示,项目“三个一”成果要求实务导向明确,希望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深入研究仲裁领域的实践难题,并以调研成果为抓手,助力填补司法领域的空白。“期待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能够成为我们投身法治事业征程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
今年5月,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在读硕士南嘉奥在学校聆听了“上海法院实务专家组团式进高校系列巡讲”,对人民法院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此次,南嘉奥被安排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六里法庭。他说:“愿以‘如我在诉’的躬身体验,在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刻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青年注脚。”
学什么?怎么学?
根据《上海法院第三期实习法官(行政)助理实训方案》相关规定,接下来的三个月,180名实习法官(行政)助理将深入全市法院,参与审判执行辅助、调解咨询、服务群众等一线司法实务。从法学院到法院,从课堂到实践,“新手”助理们如何迈好这关键一步?
第一期优秀实习法官助理代表、即将入职上海法院系统的李蕾在动员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体会。她说,当年,带教老师“立足当事人角度、认真为当事人考虑”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了自己,将自己对法律职业的模糊憧憬,变成了成为法院人的坚定目标。
李蕾寄语学弟学妹们,要珍视平台,从“看见自己”到“看见案件”,将目光从“我做得怎样”转向“案件需要什么”“当事人需要什么”;要深化认知,从“学习者”到“思考者”,勇于并善于主动发问,将实践中的困惑与书本上的理论相互碰撞、印证;要怀抱赤诚,从“理解规则”到“感受温度”,始终葆有一颗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带着同理心去倾听诉求,带着责任感去寻求解决之道。
今年5月,南京大学与上海法院签订协议,成为上海法院院校合作的新成员。“虽然学生们在课堂上也可以学习法学知识、判断是非对错,但对法律的感知还是抽象和有距离感的。”该校法学院诉讼法研究中心主任赵常成希望同学们抓住这次机会,努力“学以致用”,掌握更多书本无法辐射的法律技能。
在即将开启的第三期项目中,同济大学有九名同学入选。作为长期支持和参与这一项目的高校之一,该校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魏嘉轩给予项目高度评价。她表示,同学们不仅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法律知识与司法实务的碰撞中收获新的本领和能力,同时也要以身边优秀的法官、带教老师们为榜样,在生动的法治实景中锤炼崇尚法治、捍卫公平、恪守良知的品格,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教什么?如何教?
开班动员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围绕“如何在审判实践中提升调研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廉政教育与作风建设”等主题,准备了集中培训“大礼包”。全市中基层法院也摩拳擦掌,精心制定“育苗计划”。
“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最大的区别就是亲历性。”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阳介绍,此前,该院已接收两批次16人次实习法官(行政)助理,通过案例化教学、实战化训练、可视化评价,帮助同学们亲历中国司法场景、在心中种下投身法治的种子。
展望第三期项目,徐阳表示,该院将聚焦“政治素质、审判业务、法治文化”体系化打造全维度培养路径。在政治上,用好中共四大纪念馆等融合共建资源,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实践教学始终。在业务上,突出专精标准,在高院“三个一”成果基础上,增加参与一个普通程序案件的审理、撰写一篇实务论文等要求。在文化上,开放院内外文化资源,鼓励参与“恒丰里”青年突击队,营造沉浸式、零距离感受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的浓厚氛围。
“实习法官(行政)助理项目不仅是一次实习培训的单人旅途,更是一次收获满满的双向奔赴。”作为“资深”带教老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张敏表示,将以身作则,让实习法官(行政)助理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上海法院法官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业务能力;精心指导,帮助实习法官(行政)助理沉浸式体验案件审理各个环节,同时学会使用类案思维,掌握类案审理思路;关心关爱,用“过来人”的温暖和善意,促进实习法官(行政)助理全面发展。
“同学们,参加实习法官(行政)助理项目是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法律实务能力的大好机会。”孙婧鼓励现场同学,积极淬炼对事业的忠诚之心,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淬炼对实务学习的谦逊之心,不断提升法律职业技能;淬炼对法纪的敬畏之心,牢牢守住遵规守纪底线,坚持在实习项目中多听、多看、多做、多问,打好成长成材基础。
孙婧对学习培训作出要求,高院政治部要做好牵总协调工作,密切关注各法院工作开展进度,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突发问题;高院各承训部门和各承训法院要做好组织落实工作,进一步完善带教计划,从生活上多加关心,严格管理考核,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带教法官和法官助理要坚持言传身教,既要交任务压担子,又要多场景锻炼,确保同学们能够在实习实训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