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沈媛
上海乐高乐园日前正式开园,金山区的文旅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千亩花海+江南古镇+主题乐园”的组合令人充满遐想,引爆游客“大流量”。途家数据显示,金山区的民宿预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自今年3月起,途家平台上关于“乐高乐园”的搜索热度持续攀升,6月份的搜索次数更比3月份猛增10倍,达历史最高峰。
金山如何承接住这波“大流量”,将“流量”转变为“留量”?民宿火热的同时,也带来种种治理难题,如何通过激活乡村法治“神经末梢”,为市民游客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近日,记者走进金山区朱泾镇、金山卫镇,实地感受该区通过探索建立“民事民议”示范带、“三微三事·依法治理示范带”,打造基层依法民主协商议事新样板。
民宿种树“扰民” “老法师”给出双赢方案
“你们不给解决,我们要去信访的。”“你们去好了,我们不怕的,正好让大家来评评理。”近日,位于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的“老法师”调解室内“火药味”十足。
原来,有村民向乡村网格员反映,周边民宿种植的树木不仅会影响村民们出行,树长大后,树叶掉落到自家屋顶上还会影响排水。而民宿施工方也倒起了苦水,眼看约定的竣工日期逼近,栽种树木这项工程却迟迟不能开工。乡村网格员立即组织周边村民和民宿施工方召开村民建言议事会议。
“能不能更换树木品种,栽种一些生长缓慢的树木?”有村民建议。另一个村民反驳:“生长缓慢迟早会有影响。”施工方则无奈表示,更换树木品种成本高,时间也很紧张。
“大家火气不要那么大,慢慢说。”“能不能将树木种植的位置改变一下,移进去些?”眼见双方僵持不下,气氛逐渐紧张,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的法治带头人、调解员范建平的话稳定了双方的情绪。最终,经过几轮协商,施工方同意将树木移植到围挡里1公尺左右的距离,确保不影响周边村民。
类似的案例并非个案。“趁着这个会,还有个事情,希望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原来,由十几座民宿组成的民宿群地基高,而周边村民们的自建房大都地基较低,“下雨天,积水引流到我们家里,怎么办?”村民们忧心不已。在范建平的沟通下,双方慢慢建立起了信任感。施工方主动承诺,在民宿周围设置排水沟,让村民们放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朱泾镇以待泾村为试点,创新探索“三堂一室”(村民建言堂、乡贤议事堂、“惠泾彩”法治讲堂、“老法师”调解工作室)乡村治理模式,并在全镇各村推广实行,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在待泾村“三堂一室”,调解员们都是有着丰富调解经验的“老法师”,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能人”担任调解员,专门处理村域内的各类矛盾纠纷。数据显示,近两年,全镇各村“老法师”调解室累计受理矛盾纠纷300余起,化解率99%,大大提升了在群众“家门口”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的实际效能。
“人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主人翁’,在乡村治理中只有人民群众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才有‘良方’。”朱泾镇司法所所长陆晓圆告诉记者。“以法治力量赋能,为村民参与搭台,让群众由‘旁观者’变为‘当家人’,从依法民主协商议事、全程普法宣传、矛盾纠纷高效化解三方面助力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提升。”陆晓圆说。
打破省际边界治理壁垒 联合议事修复边界“闹心路”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一下雨,我们塔港村和杉青港村两边的人出门,别提多糟心了。”金山卫镇塔港村与平湖市新仓镇杉青港村毗邻,由塔东路和数条机耕路相连接。近日,记者在走访时发现这条连接“两港”,涉及道路两旁农户日常出行的机耕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路修得可好了,新铺了水泥,路两边还种了绿植和中草药。”村民欢喜地指着平整干净的路面说。
该变化得益于沪浙毗邻协商平台——“两港议事厅”。记者了解到,“两港议事厅”是塔港村、杉青港村共同搭建的毗邻联合议事厅,两地间以区域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带动法治联建,组建形成了一支包含12名“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的毗邻议事队。
“塔港村与杉青港村毗邻,两地村民也存在交叉居住、异地就业等现象。”金山卫镇塔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姝介绍。在“双圩塔港圩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重型运载车辆往返运输,压坏的机耕路给两地居民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施工后期道路修复和人居环境改善也成了周边村民的“心病”。
“这条机耕路两侧都压裂了……”“道路两端光秃秃的,与美丽乡村建设不相符。”在梳理了10余条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议题后,毗邻议事队走访采集到的村民意见建议也源源不断输送至村两委。村两委将“双圩改造后续人居环境修复”确定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项目。
“路面铺设材料用什么?”“道路两侧植物种什么?后续谁来养护?”“前期,我们已经和规建部门衔接,初步梳理‘道路硬化’解决路径,同时,也和村委会探讨形成道路两侧绿化种植及后续养护初步方案。”在“两港议事厅”里,这些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细节问题被一一摆上桌面。议事队中的法律带头人积极回应。
协商过程中,“两港议事厅”还特邀相关职能部门、法律顾问全程列席会议,参与讨论并提出指导性、可操作性建议。
“民主渠道”向“家门口”延伸 推动法治乡村建设
得益于“两港议事厅”的全程介入,把吹哨权交到相邻两地村民的手上,“双圩改造后续人居环境修复”在依法民主协商议事助力下顺利推进。而成熟议事结果也被纳入村规民约、宅基公约等,譬如“双圩改造”中对于机耕路两侧绿化植被的认领养护已被纳入两地的“宅基公约”中,成为规范村级示范管理、提升村民行为标准、化解村内矛盾纠纷、实现和谐稳定的有效载体。
此外,议事厅议决项目实施完成后,塔港村组织村民代表对项目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民主评议,让村民当“考官”,根据实际感受给予客观满意度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在毗邻法治共建进程中,还涌现了“联心菜园”“一厘菜地公约”“集中居住有约”等一批颇有成效的依法协商议事成果,“民主渠道”依托法律服务群众的触角不断向“家门口”延伸。
记者从金山司法局获悉,在此基础上,近日,金山区金山卫镇还与平湖市新仓镇、独山港镇共同签署《省际边界法治协同共建协议》。协议的签署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打破行政壁垒,深化省际边界地区的法治协作,共同推动法治乡村建设、夯实乡村善治根基的生动实践。“通过全面开展‘六共四联’合作共建,即党建共抓、法治共举、调解共促、文化共育、治安共护、阵地共享,建立联合党支部、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法治故事宣讲团、毗邻联合议事队,打破省际边界治理壁垒,整合法治资源,形成联动合力,为边界区域的和谐稳定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金山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