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走近人大

“爬楼机”破解“悬空老人”出行难

代表建议助推服务覆盖“最后一公里”

陈颖婷

本文字数:1980

资料照片

  □  记者  陈颖婷

  在上海这座深度老龄化的超大城市,老旧小区里众多腿脚不便的“悬空老人”如何安全、便捷地上下楼,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民生考题。爬楼机,正成为托起老年友好出行希望的重要支点。近日,市人大代表王海波的一份建议,直指爬楼机服务这一“垂直出行”解决方案的普及与优化难题,得到了市民政局的积极回应。

  垂直困境:

  “悬空老人”的出行之痛

  早晨的阳光尚未完全驱散凉意,家住上海某老式居民楼五层的李阿婆已在家门口等待。她因腿脚不便,成了典型的“悬空老人”。今天,一台爬楼机将载着她平稳下行,赴一场久违的医院复诊。操作员熟练地将她固定在座椅上,机器履带稳稳咬合台阶,平稳运行——这短短几分钟的垂直旅程,对李阿婆而言,曾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李阿婆的困境绝非孤例。随着上海“银发浪潮”汹涌而来,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36%,老旧小区占比高,无障碍设施历史欠账多的问题日益凸显。虽然加装电梯工作如火如荼(2020-2022年完成4000余台,2023-2025年目标9000台),但错层设计、高昂成本或客观条件限制,仍将部分老人阻隔在家门之内。“爬楼机”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辅助设备,为这些“悬空老人”提供了宝贵的“垂直出行”解决方案。据部分街镇统计,仅爬楼机一项服务,每年就能提供数百次便利。然而,其服务的普及度、知晓率、便捷性以及区域覆盖的均衡性,仍有显著提升空间。

  代表呼声:

  分层施策,

  力推服务普惠与均衡

  市人大代表王海波敏锐捕捉到这一民生痛点。在深入调研后,他提交了《关于优化爬楼机等服务机制,助力老年友好出行的建议》,直指无障碍出行领域的短板,特别是爬楼机服务的优化问题。王海波代表的核心观点是:“爬楼机服务应列入基本养老服务内容,政府应提供补贴,让更多有需要的老人知晓并用得起。”

  针对上海各区爬楼机服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王海波代表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分层推进策略:

  对爬楼机服务已覆盖老人和残疾人的七个中心城区: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扩大知晓度,让更多有需求的老人了解并使用该服务;同时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财政预算予以支持。

  对爬楼机服务目前仅服务残疾人的六个区:由区民政局牵头,与残联协调沟通或独立立项,在充分利用现有服务组织及团队的基础上,将服务范围拓展至有需求的老年人。

  对尚无爬楼机服务的青浦、金山、崇明三个远郊区:民政部门会同残联一起或分头立项。需求相对集中的中心街镇可复制中心城区的服务模式;需求较少的偏远乡镇则可采用设备租赁或适配配发形式,由专业人员培训家属、为老服务人员或助残员协助使用。

  政府回应:

  正视短板,

  加速爬楼机服务版图扩容

  这份饱含民生温度的建议,得到了上海市民政局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回应。民政局在答复中坦承:“代表对本市老年人无障碍出行面临的问题分析和建议非常有针对性。”为切实解题,该局联合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残联等多部门协同研究。

  市民政局首先对全市爬楼机服务现状进行了全面排摸。据了解,目前,黄浦、徐汇、静安、普陀、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和嘉定等9个区已实现爬楼机服务全区覆盖。浦东、长宁、奉贤、松江4个区在部分街镇提供服务。青浦、金山、崇明三区尚无政府牵头提供的爬楼机服务。

  针对覆盖“洼地”,市民政局态度明确,下一步将重点推进。首先,督促“空白区”补缺,市民政局将联同市残联,督促青浦、金山、崇明三区加强需求调研和项目论证,“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为辖区内残疾人和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相关服务”。

  对于已开展服务但补贴政策仅覆盖残疾人的个别区,“积极推动区民政局和区残联加强沟通协调,将服务对象适当扩大到有需要的困难老年人”。

  同时,本市还将完善服务模式与补贴。市民政局介绍,目前爬楼机服务主要由第三方企业运营,市场价约80-100元/单次。多个区已实施补贴政策,如黄浦、徐汇、杨浦等区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每次收费仅象征性的2元;嘉定区对80周岁及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可享受60次免费服务。经费来源包括区财政、基金会及街镇资金。未来将继续优化补贴机制,提升服务可及性。

  记者手记>>>

  托起的不仅是身躯,更是城市的温度与智慧

  当爬楼机载着李阿婆安全返回五楼的家,她疲惫的脸上浮起一丝宽慰。这小小的机械臂托起的不仅是一位老人的身躯,更是一座超大城市应对深度老龄化的决心与智慧。

  从王海波代表精准捕捉痛点、提出分层施策的建议,到市民政局正视短板、积极排摸现状并制定具体推进方案,再到各部门协同发力完善法规、加速基建、引导社会参与,上海正试图证明:衰老未必意味着困守孤岛。每一个垂直的楼道,都值得一条平稳抵达的路径;每一位“悬空老人”的出行尊严,都值得被温柔托起。爬楼机服务的优化与普及,是上海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破解深度老龄化社会难题的一个生动缩影,其背后是这座城市对民生关切的有力回应和对未来更具包容性、更宜居环境的持续追求。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 B01“爬楼机”破解“悬空老人”出行难 陈颖婷2025-07-09 2 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