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刘嘉雯
本报讯 为深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工作,健全犯罪预防与矫正观护领域的司法协同机制及社会支持体系,近日,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与区司法局联合举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矫正观护工作协同的实施意见》签约暨授牌仪式。静安区检察院同步发布《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要点提示》,在全市率先探索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全流程监督模式。
据悉,今年以来,静安区检察院在市检察院指导下,深耕“高质效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协同体系”创新项目。静安区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着力构建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在信息互通、协作高效、资源互补及监督评估等工作中的联动机制。
此次签署的《实施意见》紧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与特殊保护需求,明确双方在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干预、督促监护、教育帮扶、犯罪预防等工作中的司法协同路径,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普法宣传及典型案例研讨发布等活动,精准提升罪错未成年人帮扶工作质效,为迷途少年照亮回归社会的路径。
活动中,静安区检察院同步发布《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检察要点提示》,在全市率先探索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全流程监督模式,系统梳理社区矫正决定和接收、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及解除和终止等环节涉未成年人特殊监督要点,以精准监督确保矫正工作严格依法开展,切实维护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合法权益。
签约仪式后,静安区检察院与区司法局为大宁公园、闸北公园授予“未成年人公益活动基地”牌匾。根据相关规定,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将在这两处基地常态化参与法治教育与公益服务活动。
据了解,静安区检察院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持续深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司法协同与社会联动,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司法协同创新成果,为罪错未成年人铺设坚实的回归之路。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