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拍案说法

学了课程就能赚钱? 都是诈骗团伙的套路

郑琳/徐荔

本文字数:1575

  □  通讯员  郑琳  记者  徐荔

  “学习这门课后,你发布的视频就能获得官方流量推广,变现赚钱不是梦!”面对这一轻松赚钱的门路,王先生不禁动心了,殊不知自己已深陷诈骗分子的重重套路。

  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以被告人吴某某为首的诈骗团伙,通过某网络平台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达1600余万元。

  案件回顾>>>

  2024年3月,王先生在某网络平台观看直播时被主播所推销的视频剪辑课程吸引,随即扫描了直播间的二维码,添加了一名自称是官方客服人员的微信。这名客服告诉王先生,可以学习他们的官方课程,在某网络平台进行无人直播带货和视频剪辑赚钱。听到有轻松赚钱的门路,王先生十分心动,便又扫描了客服推荐的直播间的二维码。

  “学习了我们的课程,你发布视频就会获得平台的官方流量扶持,后续就可以变现赚钱当网红了,十天之内就能把学费赚回来。”直播间里,客服人员滔滔不绝的推销让王先生冲昏了头脑,便支付了2997元的课程费。

  可王先生学习了几天后发现,赚钱并没有当初客服声称的那么简单,申请退款时对方却不予理睬,反而推荐他升级成为会员。王先生怀疑自己被骗了,在网上搜索相关案例后验证了这一想法。

  2024年7月,假冒官方客服卖网课的诈骗团伙主犯吴某某被公安机关抓获。经审理查明,2023年起,陈某某(另案处理)伙同他人,组建多个诈骗团伙。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吴某某为谋取诈骗分成,加入上述诈骗团伙。

  这些诈骗团伙利用某网络平台物色被害人,继而冒充平台官方客服,以诱惑性话术引导被害人观看“直播课堂”、高价销售所谓的账号运营“课程”,诱骗被害人交付“课程费”。针对上述“课堂”引流而来的被害人,该诈骗团伙进一步以“成为会员即赠送影视剪辑工具、获取每日保底收益”等为诱饵,哄骗被害人交付“会员费”。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逃避刑事追责,该诈骗团伙所卖的网课都以略低于3000元的刑事立案标准出售。

  吴某某在加入诈骗团伙后负责直播讲课、录播视频剪辑、对账、工资结算、财务报销、人员招募等电信网络诈骗,参与骗取被害人钱款共计1600余万元。

  静安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吴某某与他人共同实施电信网络诈骗,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应予惩处。最终,静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吴某某有期徒刑12年6个月,并处罚金35万元。诈骗团伙其他成员均另案处理。

  说法>>>

  随着网络平台的飞速发展,各类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热门社交及电商平台上,诈骗分子常常利用用户对官方平台的信任而实施诈骗,他们分工明确,从前期引流到后期“售后”,形成完整的诈骗链条,让人防不胜防。

  ●  第一步:引流团队:撒网钓鱼,诱人上钩

  引流团队中的业务员在直播间寻找有意向的学员(在直播间在线时间长、留言活跃的)、或者直接向网络主播购买流量,由主播在其直播间发引流方的微信二维码,提议有学习意向的学员自行添加。这些业务员冒充官方客服、直播间老师或助理,以“免费学习”“高收益变现”“流量推广”为诱饵,热情地给学员发学习资料,或帮着“分析账号问题”,目的就是引导学员去看相关的“直播课堂”,催促他们购买课程,添加开课人员企业微信。

  ●  第二步:开课团队:画饼圈钱,收割第一波

  开课团队早早就备好网课内容和收款码,在课堂上把“学完就能月入过万”吹得天花乱坠,引诱学员报名支付学费,提供收款二维码,学费约为2990余元(以规避电信诈骗立案标准),并向学员推送售后人员企业微信。

  ●  第三步:售后团队:敷衍加码,再割一刀

  售后团队向学员发送剪辑好的视频进行敷衍,并继续游说学员购买“增加浏览量”的会员服务,甚至用外包网站给账号刷假流量充数骗取被害人信任。

  该诈骗团队不仅统一话术“官方、保底、包收益”等等,还使用某网络平台的官方logo作为头像,或以“官方”字样作为昵称,让人防不胜防。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拍案说法 B05学了课程就能赚钱? 都是诈骗团伙的套路 郑琳/徐荔2025-07-18 2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