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刘嘉雯
本报讯 昨天是第九个“7·21上海法院法官权益保障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权益保障办公室从维护国家司法权威的高度,选编了近年来全市法院5个具有代表性的保障法官依法履职的典型案例并在昨天正式发布。记者了解到,十年来,上海法院已妥善处置法官权益受侵事件445起。
在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被告人张某因不满法院对其离婚后财产纠纷案的判决,在2024年8月20日前往南翔人民法庭,采取踢踹门禁、咆哮吵闹、阻碍车辆通行以及将未成年家属滞留在法庭等极端方式,扰乱法庭正常工作秩序,甚至当场扬言要伤害法官。经反复劝说无果后,其被依法处以拘留5日。然而张某仍未悔改,反而跟踪办案法官并多次前往其居住地。在2024年11月更是升级手段,携带双刃短匕首和单刃短刀,持续敲击法官家门,并扬言“同归于尽”。嘉定区人民法院法官权益保障办第一时间报警并赶往现场协助处置、安抚法官情绪,张某则被强制传唤至派出所。最终在公安、检察、法院三方联动下,张某因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被依法追究刑责,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
上海高院认为,良好的办案秩序、安全的工作环境是法官依法履职的重要保障。一切冲击干扰法庭秩序,妨碍审判工作正常运行,侵害法官履职权益和人身安全的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因案件裁判结果与预期不相符进而迁怒于法官,对法官进行恐吓、威胁的行为,既是对法官个人尊严的践踏,更是对司法权威的挑衅。人民法院及时启动法官权益保障机制,通过与公安、检察机关协作联动,坚决依法惩治张某的违法行为,有力筑牢了法官履职安全屏障,确保了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切实维护了法律权威,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司法权威、理性表达诉求的法治共识。
据悉,上海法院已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内外互联”的保障网络,形成“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回访”的工作机制,通过编发法官权益保障典型案例并开展系列培训,进一步筑牢法官履职安全屏障,推动法官权益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