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重点

快门声里的“勿忘我”

记者探访上海认知障碍公益照相馆

陈颖婷

本文字数:2469

左图:摄影师自愿者为老人拍照

右图:郁阿婆与工作人员在交流 本报摄影记者 沈媛

  □  记者  陈颖婷

  在长宁区安化路123号,一间特别的“小蓝花公益照相馆”敞开了大门。这里没有华丽的影棚布景,而是一砖一瓦复刻的老上海家庭:脚下是岁月浸润的花砖,眼前是轻晃的珠帘,老式台灯晕开昏黄的光——这不仅是怀旧主题摄影,更是一场与记忆的温柔对话。

  “来,爷叔搭牢阿姨的手,想想当年谈敲定的感觉……”在长宁区现代影像艺术家协会摄影师以及志愿者的引导下,一对老年夫妻坐在靠背藤椅上,手挽着手,露出了甜蜜而略带羞涩的笑容。随着快门轻响,这一刻被郑重收藏。日前,记者走进了这家上海首批以认知障碍为主题的公益照相馆。每一次快门的轻响,都是对无情流逝时光的温柔抵抗。它留存的不只是面容,更是家人依偎的暖意,是“我忘了全世界也忘不了爱”的无声誓言。

  记忆的碎片:当往事不再连贯

  在照相馆柔和的灯光下,78岁的郁阿婆絮絮叨叨说着她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成绩好,小儿子不爱读书……我跟小儿子说,再难也要读书,读书才有出路。”旁人听着,只觉是一位普通母亲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只有了解内情的邻居轻声叹息:郁阿婆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认知方面发生了严重的错位和倒退,她口中成绩差的“小儿子”,其实是她唯一的孩子。在她的记忆世界里,儿子永远定格在需要她操持学业、张罗未来的少年时光。

  不远处,年过古稀的周伯伯在妻子祁阿姨的陪伴下走进照相馆。记者询问他前一晚的晚餐,他眉头紧锁,半天只挤出“番茄炒蛋”四个字。“还有洋葱炒牛肉、酒糟大头虾呀,好菜你都忘啦?”祁阿姨笑着打趣。“对对对,我还去买了糟卤。”周伯伯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在众人的欢笑声中,祁阿姨悄悄抹了抹眼角。

  尽管刚发生的事在周伯伯脑中七零八落,他与祁阿姨相恋的片段却恍如昨日。“那时我们都在工厂工作,她年轻时真漂亮……不过我做菜好吃,她最喜欢吃我做的咕咾肉。”他望向妻子的眼神,依然带着少年人的光彩。

  沉重的现实:照护者肩头的山与心头的痛

  当周伯伯确诊阿尔茨海默症,祁阿姨的生活彻底转向。曾经讲究体面、干净利落的丈夫,如今可能随时大小便失禁。“我现在到哪里旅游,都得把他带上。”即便如此严防死守,一次九寨沟之行中,周伯伯依然在祁阿姨转身的间隙“失踪”了。“那次把我急死了,在山上找了很久才找到。”恐惧与无助,成为照护者如影随形的背景音。

  支撑祁阿姨走下去的,是刻骨的责任与爱。“可能之后随着我的衰老,我也不得不将他送到养老院。”她的话语里充满无奈与悲伤,“但现在我有能力照顾他时,再苦也不能抛弃他。”

  然而,比照护的体力透支更隐秘的是“病耻感”。记者在小蓝花市民中心看到,预约拍照的江阿姨在附近反复徘徊,手握地址却深陷记忆的“迷魂阵”,几经周折才找到目的地。这位曾经的炒股高手,如今却不得不依赖他人帮助。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她对自己的病情讳莫如深。拍摄等候时巧遇邻居,她局促地匆匆告别。事后,她和工作人员坦言:“我的脑子真的病了,到了拍摄现场害怕得什么也记不得了,只会乱说话。”

  相片的意义:凝固最美好的回忆

  “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记。”83岁的吴老伯坦言。他与78岁的妻子仇阿姨选择在两人共同的生日——8月9日这天,来到小蓝花照相馆。“看到这里的陈设,好像回到了我们结婚的年代。”仇阿姨轻抚着老家具,感慨万千。在吴老伯眼中,妻子就是个完美的人,“她是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儿媳、好婆婆。”提起妻子照顾一家人的过往,吴老伯激动得眼含热泪。此时,仇阿姨一脸温柔地轻抚丈夫的臂膀,“也是因为你对我好呀。”

  在吴老伯夫妇看来,夫妻相濡以沫的日子值得被记录下来。“我们每年都会一起过生日,可能是去吃个饭,也可能喝个咖啡,然后请服务员帮我们拍张合影。”吴老伯表示,能在这些装满过去回忆的场所留下纪念是非常可贵的。

  谈起走过金婚的秘诀,老俩口说,相互成全,互相体谅。“我不善交际,不喜欢出游,而她喜欢交朋友,那我就支持她,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吴老伯说。

  快门声里,这对走过金婚的夫妇将相互扶持的岁月再次封存。吴老伯和仇阿姨拍摄完后,又携手赶赴下一个约会地点:外滩的东海咖啡馆……

  构建防线:上海的“勿忘我”行动

  面对认知障碍带来的困境与家庭重担,上海正织就一张从筛查预防到照护支持的立体网络。小蓝花市民中心是上海首批区级老年认知障碍赋能支持中心,也是第一个面向全龄、全域,以关爱记忆为特色、融入街区特质的社区嵌入式市民中心。此次打造的“小蓝花公益照相馆”,以“记忆中的对话”认知障碍主题展览为场景,唤起长者熟悉的生活记忆。

  “回忆疗法是认知障碍干预中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手段,通过引导回忆、拍摄照片,可以帮助老年人重新建立更健康的亲密关系。”长宁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小蓝花市民中心也鼓励更多老年人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增强和社区的互动,促进社会交往。”

  今年6月,小蓝花市民中心线上招募摄影师志愿者,吸引了一批专业摄影师及摄影爱好者报名参与。精选的5位摄影师,既有本地居民,也有来自区现代影像艺术家协会的专业老师。卢雯就是其中之一,她已经第3次来到照相馆担任摄影师。在她看来,将美好的回忆记录下来,就是摄影的意义所在。

  撕掉“病耻”标签,营造包容环境同样关键。小蓝花市民中心内,呼吁消除歧视、给予患者耐心的展板格外醒目。市人大代表戚建豪表示,上海应当构建和完善应对认知障碍友好的社会环境。“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倡导,营造尊重、理解、包容、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社会氛围。”他建议建立社区痴呆老年人和家庭的支持服务网络,通过提供心理疏导和喘息服务等方式,切实减缓其精神与照护压力。同时,积极推进上海社区卫生中心开设记忆门诊,提升老年人认知障碍规范化诊疗服务水平,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和康复服务。

  市卫健委表示,本市正在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鼓励通过开辟科普知识专栏、设摊宣传、开办讲座、网络科普、组织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在社区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的知识普及。消除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病耻感、恐惧感和无助感,让有认知障碍早期症状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寻求社区专业干预。同时,依托“老吾老”家庭照料者培训计划、家属沙龙等,为照护者提供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和喘息服务,支撑他们疲惫的身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重点 A02快门声里的“勿忘我” 陈颖婷2025-08-12 2 2025年08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