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昨天,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以来上海金融检察综合履职工作情况,以及涉洗钱犯罪、涉外汇犯罪领域检察工作情况,并发布相关案例。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784件1327人,受理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1384件2671人,整体上,案件数和涉案人数基本平稳,并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据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胡春健介绍,从受理案件的特点来看,非法集资犯罪案件量降幅明显,但以康养、影视投资等为名义的案件诱导性、迷惑性更强,借助AI技术,犯罪手段更加智能隐蔽。同时,证券犯罪罪名集中,财务造假犯罪受案数量增加;贷款、信用卡、保险领域诈骗风险显现,非法中介扰乱金融秩序。
“以境内外‘对敲’手法进行非法买卖外汇的案件已占此类案件的七成,犯罪人员通过控制境内外关联账户进行两地‘对敲’,并借助合法交易外衣掩盖非法汇兑实质,企图逃避监管。”胡春健介绍,此外,虚拟货币成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工具。
在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洗钱罪审查逮捕案件68件106人,批准逮捕53件80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200件262人,提起公诉216件264人,案件认定造成经济损失共计800亿余元。
“近年来,上海检察机关受理的洗钱犯罪上游犯罪罪名集中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及贪污贿赂犯罪,占比达到90%以上,电信网络诈骗、赌博犯罪成为掩隐罪的风险高发地。”市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副主任陈晨介绍,案件还反映出,犯罪人员通过信用卡、网上银行等现代金融工具和渠道洗钱的案件仍较为多见,“‘直播打赏’‘虚拟游戏装备交易’等成为洗钱新场景,增加了行为的隐蔽性。”
近年来,外汇犯罪也呈现产业化、数字化特点,执法司法工作面临多重挑战。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外汇犯罪审查起诉案件125件318人,三年多来受理外汇犯罪审查起诉案件在全年金融犯罪案件中占比逐年上浮。
在案件数量和涉案人数逐步增多的同时,单起案件犯罪金额也屡创新高。在2024年受理的外汇犯罪审查起诉案件中,犯罪金额1亿元以上的案件数量占比达31%,其中80%以上案件的犯罪金额超5亿元,多起案件犯罪金额逾50亿元。2024年外汇案件犯罪金额平均为9亿元。
记者获悉,去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以创新发展引领,将案件办理与化解风险、追赃挽损、综合治理同步推进,通过设立外滩、陆家嘴金融检察综合履职基地,全面构建了“一中心、二基地、三分中心、四试点院”的金融检察综合履职和风险防控体系,同时建立健全本市金融领域行政司法七方协同机制,构建金融执法司法协同共治新格局。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