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重点

上海剿灭假货产业链

“砺剑”斩断假香薰、假秀场、假国货

陈颖婷

本文字数:2752

警方查获部分“蜂花”制假生产线

涉案公司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往期活动”等短视频宣传资料

  □  记者  陈颖婷

  当仿冒香氛的刺鼻气味弥漫直播间,当“国际秀场”的霓虹照亮市郊仓库,当老牌国货的假冒产品生产流水线被犯罪团伙掌握——这些精心编织的造假网络,正侵蚀着上海企业的创新血脉。

  记者从昨天举行的市公安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随着专项行动雷霆推进,一张覆盖实体商品到无形服务的打假战报浮出水面:犯罪团伙在虹口直播间叫卖假冒“野兽派”香氛的吆喝声戛然而止;虚构国际品牌儿童走秀的华丽幕布被撕开;家族式制假蜂花产品的流水线彻底停转。专项行动开展以来,80余个国内外品牌在刑事利剑护卫下重焕生机。

  “野兽派”之殇:直播间里的“厂家直销”陷阱

  “家人们看过来!野兽派厂家直销,正品品质,十分之一的价格拿走!”直播间里,主播手持印有清晰“野兽派”标识的香氛产品卖力吆喝。屏幕背后,一场针对知名文创品牌“野兽派”的制假售假网络正疯狂运转。

  去年底,上海野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举报撕开了犯罪的一角。虹口警方侦查发现,汪某为首的售假团伙瞄准“野兽派”联名款爆品,采购无标但款式近似的睡衣,在直播间公然冠以“野兽派厂家直销”名号低价销售。

  除了睡衣以外,专案组发现还有犯罪团伙专门从事制售假冒香氛产品,无论从外观、香型还是包装上均高度复刻正品,外包装袋完整印制品牌标识,甚至附有伪造的防伪标签,极具迷惑性,导致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

  专案组顺线深挖制假源头,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黄某等人为首的制售假团伙。经查明,黄某购入正品香氛作为样本,雇佣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在明知未获品牌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制假。“他们购入正品拆解,开模仿制精油、金属件甚至包装盒,烫金工艺伪造标识,防伪标都做得足以乱真。”虹口分局经侦支队食药环侦大队大队长陈芮介绍。一款500元的正品“金色飞贼”香薰,仿冒成本仅20元,批发价45元,最终以正品几分之一的价格流入市场。

  侦查员顺藤摸瓜,在其窝点查获假冒香氛成品10200余件及大量配件模具。警方雷霆收网,捣毁18处窝点,抓获汪某、黄某等32人,查证涉案金额逾4500万元。

  目前,汪某、黄某、王某等32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落网,其中15人已被依法移送起诉。

  “蜂花”保卫战:老字号遭遇“家族式”造假

  “生姜健发、石榴滋养……全是假的!”蜂花日用品公司工作人员通过闵行公安“一站式”平台举报时,语气中满是愤慨与焦虑。电商平台上,30余家店铺打着“正品国货”旗号,销售着假冒蜂花洗护产品。

  接报后,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经查,这些店铺使用“正品国货”标签并配以“蜂花”产品图片,上架销售多款洗护产品,其中“生姜健发”“石榴滋养”洗发露及两款“柔顺营养”护发素为假冒高发品类。这些假冒产品在外包装、香型等方面与正品高度相似,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部分店铺还同时混售其他日化用品,以“鱼目混珠”方式干扰平台监管和消费者判断。据统计,涉案店铺的假冒“蜂花”产品销售金额均超过5万元。

  专案组深挖发现,造假者手段狡猾:他们故意在发货面单标注“上海”,实际货品却从外省某地发出。

  “这是典型的家庭作坊式犯罪。”闵行分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朱姜雄剖析案件,“游某负责拉下线,妻子王某负责接单发货,其母杨某负责资金管理,由王某堂兄杨某的日化加工厂生产假冒‘蜂花’产品。”另一团伙头目杨某松则不断“借壳开店”,用他人身份开设20余家网店规避监管。据嫌疑人交代,一款市场价30余元的洗发水,在其网店的售价低至半价,而采购成本仅为3至4元。上述两起案件中的1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目前,警方已与蜂花公司建立长效互通机制。企业通过平台即时提报侵权线索后,由经侦、刑侦、网安等多警种协同联动,精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扰乱市场秩序犯罪。

  近两年来,警方已累计查处涉蜂花品牌的制假生产线6条,抓获犯罪嫌疑人50余名,涉案总金额逾2000万元,切实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儿童走秀骗局

  服务商标侵权新动向

  “让孩子闪耀国际T台!”——静安区某商场内,一场标榜“高奢少儿模特秀”的活动吸引众多家长掏钱报名。灯光闪烁,孩子们身着带有醒目奢侈品牌标识的服装走秀,台下父母满脸骄傲。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场售价数千元的光鲜走秀,却从头到尾是一场骗局。

  去年4月,静安警方接报,有机构未经授权擅用国际品牌举办儿童走秀。幕后操盘手李某浮出水面。他虚构“国际品牌少儿走秀机会”,诱骗培训机构支付数万元“授权费”;同时在社交平台发布带品牌标识的报名信息,直接向家长收取3000-5000元高额费用。

  “实际场地简陋偏远,与宣传的‘高端’天差地别。”静安分局经侦支队(环食药侦支队)副支队长庞尔诚揭露,李某组织10余场未授权秀场,公司实为空壳,从未获任何品牌许可。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详见本报8月12日报道)

  记者了解到,类似傍大牌的奢品童装秀近年来并不罕见。近日一场打着“巴黎时装周”旗号的童模走秀骗局被曝光:组织者伪造GUCCI、DIOR等奢侈品牌授权,向53个家庭收取36.7万元高额费用,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60万元。

  警方通过大量走访对比同类市场活动和培训机构发现,普通儿童走秀活动收费普遍在1000至1500元之间,而像李某这样打着品牌旗号的活动则要高出2至4倍。这一价格差异直接反映出消费者支付高额溢价,正是基于对“品牌授权”的错误信赖,由此形成完整的资金链证据闭环,印证了李某等人通过假冒服务商标误导消费、非法牟利的犯罪本质。

  精准护企

  构筑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高地

  面对知识产权犯罪链条化、跨地域、新型化挑战,上海警方立足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科创中心建设,以护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纵深推进公安部“昆仑”和砺剑2025“夏季战役”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破坏群众高品质生活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夏季战役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累计保护了80余个国内外品牌合法权益。

  针对侵犯注册商标类案件犯罪网络覆盖面广、组织层级多、团伙架构庞杂、人员关联不紧密等特点,首先上海警方加大溯源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针对制假售假犯罪活动网络化、跨地域等特点,实施专项攻坚,发挥集群打击、督办案件引领作用,做实线索挖掘、串并分析,对产供销犯罪链条予以深入打击。上海警方不断加强与外省市警方联动协作,在全国范围开展全方位溯源,对网络化犯罪予以规模打击。

  同时,上海警方主动链接本市重点国内外企业问需解题,动态收集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等问题,面对面掌握违法犯罪线索、领域最新态势、行业隐患弊端,强化助企服务精准供给;同时充分发挥浦东高科技园区、青浦产业创新园区、松江G60科创走廊等本市区位优势,梯次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跨前提供护企保障举措。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重点 A02“砺剑”斩断假香薰、假秀场、假国货 陈颖婷2025-08-13 2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