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平安

化“争”为“机”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街区新实践

本文字数:785

  如何妥善化解街区商户间的矛盾纠纷,让沿街商铺在和谐氛围中安心经营,凝聚街区商户、居民区和网格的力量,是街区党组织践行初心使命,创新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作为宝山区友谊路街道第四街区党支部书记、街道司法所所长,张恺凯将司法调解经验融入基层党建,激活街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近日,宝杨路上“同济设计”与“王冠造型”因琐事争执引发相互投诉,短短两天内拨打多次12345热线,矛盾迅速激化。同济设计怀疑对方举报其围挡违建,王冠造型则否认投诉并抱怨装修阻碍通行,双方情绪对立。街区书记迅速介入,通过倾听诉求、厘清症结,通过综合网格内多部门联动制定“清单式”解决方案:拆除违建、清理安全隐患、增设充电桩和吸烟点,快速化解表面矛盾。

  为根治纠纷,街区引入全国模范调委会资源,由资深调解员运用专业方法疏导积怨,并在综合网格内试点成立“商户矛盾调解站”,推动调解力量常态化入驻街区服务网格。最终,两家商户冰释前嫌,十余年邻里情得以延续,街区治理也从“被动灭火”转向“主动防患”。

  从一次突发投诉到一套长效机制,通过第四街区“快速响应-精准施策-机制固化”工作法到形成街区“三所联动”(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矛盾化解工作站新机制,让商户深刻体会到:家门口的“老娘舅”,就是最可靠的矛盾解决者。这场从“对弈”到“和棋”的转变,正是基层治理温度与精度的生动实践。

  如今,友谊路街道正以“枫桥经验”为蓝本,推动“三所联动”工作站向五个街区延申,在五个综合网格内全部设立街区“三所联动”工作站点,并将调解范围从商户纠纷扩展到消费维权、物业矛盾等领域。张恺凯常比喻:“街区治理如同绣花,既要解决看得见的问题,更要织密看不见的机制网。”下一步,第四街区将在纠纷化解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街道的反诈、防汛等工作,进一步探索形成街区“三防(防骗、防纠、防意外)”工作法,为街区商户群众打造一个和乐融美的安居环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平安 A04化“争”为“机” 2025-08-15 2 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