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每小时赚100元,轻松又简单”——职业学校学生徐某受到外聘老师王某的“实习”邀约,没想到落入电信诈骗陷阱。近日,上海警方成功打掉一个为境外电诈集团提供通讯帮助的犯罪团伙,抓获王某等15人,查实涉案金额超100万元。
今年5月,虹口警方在侦办一起电诈案时发现,被害人接到的诈骗电话实名注册在职业学校学生徐某名下。更可疑的是,这个手机号在案发前后向全国拨打了数十通电话,时长从几秒到几十分钟不等。结合案情,警方判断徐某可能参与了“手机口”引流诈骗,随即成立专案组调查。
所谓“手机口”引流,是电诈的一种常见手段:用一部手机连接境外诈骗团伙并开免提,另一部新注册手机拨打被害人电话也开免提。双方隔空通话,以此规避直接联系风险。
调查显示,18岁的徐某近期连续注册多个手机号,部分因涉诈被封后,又通过签署承诺书快速恢复使用。案发当天,她和同学饶某等人在王某、周某带领下,进入学校附近酒店房间“工作”。而王某正是徐某学校的外聘老师,学生所用电话卡均由其名下传媒公司采购。
原来,王某利用外聘老师身份,以“校外实习”名义诱骗学生:“激活电话卡打打电话,每小时赚100元。”当徐某听到电话里出现“抖音客服”“百万保障”等诈骗话术时,已察觉不对劲,但王某一边以实习成绩威胁,一边用高薪利诱,迫使他们继续参与。
到案后王某交代,他通过网络聊天软件联系境外诈骗团伙,按每小时1000元收取劳务费,案发前已获利2万余元。其名下的传媒公司实为空壳,设立目的一是以公司名义采购电话卡,二是借此成为学校外聘老师,方便接触学生。
目前,王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依法批准逮捕,其余14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学生群体要提高警惕,对“轻松高薪”的实习、兼职保持戒备,切勿因小利成为电诈帮凶。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