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胡蝶飞 季张颖 王葳然 沈媛 见习记者 王雅雯 刘嘉雯
昨日早晨,上海进才实验学校联洋小学五(10)班的教室沸腾起来。“我的爸爸遇上堵车,就会抽烟,还把手伸到窗外!”稚嫩童声的“交通陋习大曝光”,拉开了浦东公安民警田思晨与李昊别开生面的安全课序幕。孩子们争相举手,将父母行车中的危险行为一一“举报”,欢笑声交织成独特的开学序曲。
这堂生动的互动课,仅是上海政法系统精心烹制的“法治开学宴”一隅。从交警的西瓜头盔实验,到检察官的青春盲盒挑战;从特警的战术表演,到高中生法治宣讲团的铿锵誓言,一堂堂量身定制的“开学第一课”走进全市4100余所学校。
“平安课堂”开讲:上海民警变身“安全老师”
“同学们,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乘坐电动自行车出行也要佩戴好头盔。”在青浦区秀泉幼儿园大(五)班的教室里,青浦公安分局崧润路派出所民警张雨茜正在给小朋友们上“开学第一课”,除了交通安全知识,张雨茜还以近期高发的针对学生的诈骗案例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揭露常见骗术。青浦区由公安民警兼任的法治副校长也深入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围绕防交通事故、防电信网络诈骗、防溺水等内容开展“开学第一课”系列宣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救能力。
浦东交管支队二大队教导员唐海峰则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课。他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闯红灯、骑行不戴安全头盔、车辆“开门杀”等行为的潜在危害。
花木派出所民警带领孩子们上了一堂消防安全实践课,民警先带领学生实地查看了校园的消防通道、应急避难场所,逐一讲解消防栓、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现场演示如何正确弯腰捂鼻通过烟雾区,并组织学生代表进行模拟逃生演练,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掌握逃生技巧。对于课间活动安全,民警通过“安全小剧场”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还原“课间追逐摔倒”“玩具误伤同学”等场景,再结合案例分析错误行为的危害,引导同学们养成文明的课间活动习惯。
新学期伊始,上海公安300余个社区少年服务队与2900余名校外治安辅导员再次深入校园,为同学们带去生动实用的安全防范知识宣讲。开学当天,上海投入超过4万名民警、辅警、保安等安保力量守护孩子“上学路”。
头盔实验与骑乘实践:安全知识“活”起来了
“安全头盔能不能保护我们?”“能!”松江区华政附校多功能厅内,三百个童声汇成坚定答案。话音未落,一场震撼实验上演——松江交警将头盔扣上西瓜,邀请学生抡锤猛击。“砰!”未戴头盔的西瓜应声爆裂,而受保护的西瓜完好无损,引得满场倒吸冷气。“头盔里的缓冲垫就是生命防线。”交警的解说让五年级学生立刻表态:“一定要告诉爸妈,骑电动车必须戴好头盔!”
不远处,特警战术秀与警犬表演引爆欢呼,反诈歌舞则让防骗口诀随旋律入脑入心。
在奉贤,海湾旅游区平安办联合奉贤公安交警支队则将两轮电动自行车模拟实践环节带进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为使学生切实掌握安全乘坐两轮电动自行车的技能,讲座特设模拟骑乘实践场域,在交警专业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模拟体验。
“骑行前须提醒家长确认刹车、车灯等机件状态正常,骑乘佩戴头盔时必须系牢卡扣。”奉贤区交警支队二大队金警官现场全程指导,“途经路口需减速瞭望,确认安全后通行,转弯前应提前开启转向灯并伸手示意。”模拟过程中,交警及时纠正未观察路况导致的“闯红灯”行为,剖析其危害性;对未规范佩戴头盔者,现场阐明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在宝山区,“青春奇遇盲盒”颠覆了传统法治课。上海大学附属学校的孩子们抽取问题卡挑战法律知识点:“遭遇欺凌怎么办?”“如何管理情绪?”宝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赵辉、郭一杨结合《反校园暴力法》条款,将晦涩法条转化为校园生活指南,让300余名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自护技能。
少年讲师:高中生扛起法治宣讲旗帜
“现在,我宣布:静安区‘法护未来’高中生法治宣讲团正式成立。”昨天,在上海市北中学里,随着静安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傅朱钢宣读首届宣讲团团员的名单,静安区“法护未来”高中生法治宣讲团正式“成团出道”。
记者了解到,首批团员共9名同学,将通过静安法院组织的“法治实践营”特训,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提升宣讲技巧、理解法治精神,持证上岗成为“法治小达人”,在今后走进班级、走进社区,成为法治教育的传播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法律是什么?它是冰冷的规则吗?不,它是我们成长的‘护身符’,是社会运行的基石!”“同学们,大家知道法律有什么作用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屏幕上的小问题,连连线!”当天,静安法院副院长董礼洁以“法律——你的青春‘规则手册’与‘维权神器’”为题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堂干货满满的法治授课。她从法律概念、法律体系、法的价值和作用等基础法律知识出发,延伸至“法律如何保护青少年”“青少年如何守法、用法”等引人深思的议题,结合“电梯劝阻吸烟案”“未成年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等真实案例,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成同学们鲜活的身边事。“希望你们用好法律这一青春‘规则手册’与‘维权神器’,不仅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权益,更要时刻将法律的存在铭记于心,懂得敬畏规则,做一个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好公民!祝福你们成为未来法治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近年来,上海法院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积极履行普法职责,打造了“小法官网上行”“校园法治辩论赛”等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法治教育品牌,取得了良好成效。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上海三级法院393名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宣讲600余场,受众学生超25万名。
“法治护未”进行时:织密长效防护网
“‘卡农’不是音乐,是洗钱‘挡箭牌’!”在长宁区建青实验学校,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长宁区纪委监委第七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梁子明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学生因出售银行卡卷入诈骗案。他更直指三大成长“暗礁”:实习陷阱、追星诈骗及电子烟危害。“电子烟含尼古丁,会损害青少年大脑!”他揭露商家向未成年人售烟已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
“往同学的水杯里丢橡皮屑、起欺辱性的外号甚至暴力侵害同学的身体、精神及财物……这些披着开玩笑外衣的举动,实际是具有恶意的校园欺凌。当面对这些情况时,作为当事人或旁观者的你们,会怎么做?”金山公安分局漕泾派出所民警施鸣杰在漕泾中学的校园里,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为同学们送上了一堂“校园安全第一课”。
崇明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办案组主办检察官刘红艳走进培成学校,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以法治明灯照亮成长之路”的国旗下讲话。检察官从发生在未成年人身边的真实案例切入,通过情景再现、法条解析等多种方式,深刻剖析了当前未成年人群体中常见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深层成因及潜在后果,尤其强调了早期干预与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而在闵行区,华坪路派出所为上海交通大学心理社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颁发聘书。前期,派出所积极引入辖区高校资源,成立“青坪果”青少年安全联盟,组建“1民警+1心理学生+多社区志愿者”帮扶小组,借助学生们的专业知识,“零距离”协助民警对辍学问题少年、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回归校园。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