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说案

赠与宠物次日反悔 幼犬丢失谁担责?

法院:双方完成对宠物狗所有权转移

季张颖/倪晶旌

本文字数:1491

  □  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倪晶旌

  如今,宠物成为不少人的情感慰藉,承载着别样的感情。不少人在无力饲养宠物后,选择转赠他人饲养,这本是一场“爱心的接力”。然而,宠物赠与后,如果反悔上门“抢狗”,这份“礼物”还能要回来吗?近日,闵行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关于宠物狗赠与后反悔引发的“返还原物纠纷”案件。

  狗毛过敏主动转让新购柴犬

  今年5月,许女士因女儿对狗毛过敏,无奈决定转让其新购的柴犬“金豆”。她在业主群发出信息,以1000元价格转让两个半月大的“金豆”及相关用品。同为爱犬人士的孟女士得知后联系许女士。许女士改变主意,表示愿意将柴犬及相关物品无偿赠与孟女士,并恳切嘱咐其善待“金豆”。孟女士欣然接受。

  5月17日下午,许女士亲自将“金豆”及相关物品送至孟女士家中完成交付。然而,次日,许女士以看狗为名来到孟女士家,突然反悔,声称舍不得“金豆”,并趁孟女士不备,冲入屋内强行将狗抱走,并拒绝归还“金豆”,孟女士遂将许女士诉至法院。

  对此,孟女士诉称:双方之间的赠与合同已经成立且履行完毕,“金豆”及相关物品的所有权已转移至其名下。许女士强行抢走“金豆”的行为侵犯了其财产所有权。且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金豆”因许女士家人未关好屋门而不慎走失,导致返还原物在客观上已无法履行。原告孟女士因此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许女士赔偿相应损失。

  被告许女士辩称:其的确曾将“金豆”赠与孟女士,但其对“金豆”感情深厚,赠与后极度后悔,实难割舍。她同时提出,担心孟女士打算与朋友合养小狗,频繁更换环境对幼犬不利,出于对“金豆”的关爱和思念才在冲动下将其抱回。

  法院:完成对宠物狗所有权转移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动产所有权的转移以交付为标志,一旦完成交付,赠与人便丧失了任意撤销权。

  在本案中,许女士与孟女士通过微信达成了赠与合意,许女士主动表示愿意将宠物狗无偿给予孟女士,孟女士接受赠与,赠与合同已然成立。随后,双方完成了宠物狗及相关物品的交付。从许女士将“金豆”送到孟女士家中时,便已经完成了对宠物狗所有权的转移。许女士不能再随意单方面反悔,要回小狗。

  考虑许女士强行抱走宠物行为确有不妥,但亦出于情感因素,且宠物已丢失导致无法返还原物的实际情况,法院积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释法明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由许女士当庭向孟女士支付赔偿金1000元。

  【法官说法】

  赠与是双方法律行为,须由赠与人和受赠人达成合意。法律赋予赠与人一定撤销权利,以平衡赠与行为的无偿性和情感因素。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赠与人的撤销权可以分为任意撤销权与法定撤销权。

  任意撤销权允许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反悔”,但需符合以下两个条件:赠与财产的所有权尚未转移给受赠人;须赠与不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的性质及未经过公证。

  如果赠与已经完成,受赠人存在以下三种情形的,赠与人仍可依法撤销赠与: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对赠与人有抚养义务而不履行;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在宠物这类具有特殊意义的标的物赠与中,赠与人希望宠物得到受赠人的善待往往是赠与的主要动机。然而,口头的期许难以形成约束,若想让这份牵挂落地为切实的保障,附义务赠与合同便是最优解。它能将赠与人的期待转化为受赠人的法定给付义务,从法律层面保障宠物得到受赠人的妥善对待。

  赠与宠物绝非小事,而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承诺。一旦做出,便要受到法律与道义的双重约束。在决定赠与宠物前,务必深思熟虑,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之中。让每一次善意的赠与都成为温暖的传递,而非矛盾的开始。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说案 A07赠与宠物次日反悔 幼犬丢失谁担责? 季张颖/倪晶旌2025-09-02 2 2025年09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