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面对先进制造业技术密集、产业链复杂、纠纷专业化的行业特性,如何通过司法审判破解产业发展痛点、筑牢法治屏障?日前,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涉先进制造业商事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2022——2024)》及10起典型案例,这是浦东法院首次就先进制造业主题发布审判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浦东法院商事审判庭共受理涉制造业商事合同纠纷2506件,其中涉先进制造业纠纷959件,占比达38.26%,案件数量逐年下降,印证司法服务精准介入与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的成效。
从涉案标的额看,三年总标的额达6.992亿元,整体保持平稳。其中,2022年2.304亿元,2023年2.425亿元,2024年2.263亿元。从个案标的额分布看,50万元至100万元的案件最多,有318件。其中,50万元以下的301件,100万元至500万元的173件,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108件,1000万元以上的59件。由此可见,先进制造业不同规模交易均有覆盖,行业整体交易秩序稳定。
行业分布上,纠纷与浦东先进制造业布局高度契合: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领域252件,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193件,软硬件系统集成178件,这三大领域案件占比超65%。此外,高端医疗器械设备154件、生物制药与生物技术129件、新材料制造36件、航海航空航天17件。
总体来看,涉先进制造业商事合同纠纷呈现三个特点:设备质量争议多,先进制造业近六成买卖合同纠纷涉设备交付与质量,远高于传统制造业26.7%的占比;延迟履约常见,77.05%的涉先进制造业买卖合同、39.67%的服务合同存在履约延迟;“对赌”违约风险高,企业常以采购量保底、营收或上市目标约定“对赌”,但条款静态化难适应市场政策变化,易引发争议。
白皮书建议,要构建行业标准化合同框架体系,实现条款精准化,完善风险预防及分配机制,构建公平责任体系,同时还要构建专业事实查明协同机制,提升解纷专业能力。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