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国新办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司法部部长贺荣及多位副部长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及司法行政工作的进展。其中,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及涉企执法专项整治成为关注焦点,多项数据显示执法质效显著提升。
会上介绍,2023年以来,司法部扎实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开展中期评估和专项监督,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各地行政执法机关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动执法信息系统部署和大数据分析预警,实现全程在线监督。
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各部门已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4138个。许多地方将裁量标准嵌入执法办案系统,有效解决“类案不同罚”、执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司法部报请国务院印发《关于规范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意见》,明确禁止随意顶格处罚或高额罚款,强化违法预防功能。组织对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的罚款事项进行清理,已推动取消和调整86个罚款事项。
针对涉企检查中存在的频次高、随意性大、运动式执法等问题,司法部部长贺荣表示,司法部督促各地各部门全面公开检查主体、事项和标准,推广“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非现场检查”等新型监管方式。2024年1至8月,各地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但发现问题率平均提高16个百分点,显示执法精准度和效能大幅提升。
据悉,今年以来,司法部组织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聚焦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全国共查纠执法突出问题案件4.7万件。
2024年1至8月,有关部门查办重点领域违法行为及执法不作为案件4400余件。同时,指导各地在严格依法前提下适用“轻微不罚”“首违不罚”,体现执法温度。
目前,司法部正在加快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构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长效机制,持续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