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葳然
本报讯 “同学们现在所在的法庭是我院最具特色的一个法庭,从外观上看,颜色比其他法庭颜色更浅,并且审判桌是围成圆形的。”近日,解锁普法“新副本”:青春,与法同行——2025年“法治安全教育进校园”校外实践主题活动正式开启,来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的大一新生来到普陀区人民法院,“零距离”感受公平正义。
作为全市拥有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的四家基层法院之一,同学们一开始便来到了一个特殊的法庭。“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圆桌呢?因为法院考虑到,未成年人有挽救的可能性,通过教育最后还能回归社会和校园。在相对平等的环境中进行审判,能够让他们保持平和的心态。”普陀区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法官助理林雨佳向同学们介绍道。
在法院参观环节,法官带领学生们了解了法院的职能以及法院庭室设置,让同学们对法官的日常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在日常办案时会发现,有些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非常强,他们会在身份证复印件上标明‘仅供法院使用’。”随后,法官带来一份“大学校园避坑指南”,为同学们介绍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知识,“大家的身份信息被泄露后的一个严重危害就是被拿去用作借贷,钱被别人拿走,但债却背在了自己身上,甚至会面临催债甚至诉讼。”
在网络言论方面,法官也为同学们划清了虚拟空间的“名誉红线”,并通过真实案例介绍“人肉”他人信息违法、转发他人言论也可能被追责等情况。
“当我进入法院的那一刻,我就感觉进入了一个神圣的地方,今天给我们授课的法官非常年轻,又非常专业,是我们的榜样。”来自产品设计学院的逯佳艺告诉记者,“虽然以前也上过普法课,但这次我亲眼见到了法庭的样子,并且坐在法庭里了解法院,感触是独特的。”
“为了让同学们在以后的校园生活中更加顺利,此次活动我特地准备了‘大学校园避坑指南’,向学生们介绍了大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校园贷与诈骗、网络暴力等,希望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安全,也更加绚烂多彩。”林雨佳说道。
本次活动由上海法治报社联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共同主办。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