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专版

是“企业合伙人”,也是“居民贴心人”!

徐汇区打造“政策公开讲”品牌,解读政策里的服务与民生

季张颖

本文字数:2796

  □  记者  季张颖

  在营商环境8.0版的图景中,徐汇区如何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政策释放的红利,如何精准助力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高地?针对那些因病致困的群众,民政部门又是如何为他们撑起“雨伞”……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徐汇区一个个惠企、民生的政策里。

  为打通政策与企业、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让各类政策真正惠及服务的人群,今年,徐汇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聚焦营商环境、惠企服务、民生实事等领域,打造“政策公开讲”品牌,在线上推出“处长(科长)讲政策”系列短视频,聚焦近年出台的具有影响力的8个区级政策,邀请8位处长(科长)深入解读。

  记者获悉,目前,“处长(科长)讲政策”线下宣传册,也已在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和40个生活盒子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持续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徐汇政务服务品牌。

  率先推出“住所云”+“一照多址”

  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感受是第一标准。”在首期视频中,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区发改委副主任陈宇蕾深入解读了《徐汇区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营商改革“十大行动”,涵盖34项、98条可感可及的具体工作举措,向企业传递发展信心和服务温度。

  陈宇蕾介绍,围绕企业关切,徐汇区开展了惠企政策全流程管理,依托“一网通办”惠企政策精准服务平台,便利企业高效匹配、使用政策,“在以法治‘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过程中,行政与司法机关多方协同,通过加强企业合规指导、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中心、开展涉外公共法律服务等举措,为企业营造公平、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围绕《上海市徐汇区经营主体住所登记管理实施细则》,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服务科(营商服务科)科长张叶丽深入解读了这一政策背后,徐汇区通过率先推出“住所云”+“一照多址”,帮助企业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住所云’是我们建立的全市首个区级住所标准化登记信息库,方便企业免于提交住所使用证明,极大地提高住所登记便利度。”张叶丽介绍,而针对“一照多址”跨区备案,则是对于在登记住所之外从事与经营范围一致且不涉及行政许可的企业,支持其自主选择办理分支机构或“一照多址”经营场所备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聚焦《徐汇区关于鼓励支持“稳就业提技能助创业”有关补贴政策的实施办法(2025—2027年)》,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中心政策认定科科长张文静从激发就业新动力的角度,解读了徐汇区新一轮稳就业政策中22条举措26项政策所传递的信号。

  张文静介绍,当下,徐汇区正在加强就业精准施策,高标准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能级。“我们依托26个社区就业服务站,为重点企业提供招聘对接、用工指导、共享用工、政策推送等服务,为重点群体提供政策落实、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见习、困难帮扶、能力提升等全方位的服务。”

  政府兜底!保障困难群众

  给出“看得见”的民生帮扶举措

  “居民朋友们大家好!2023年,徐汇区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徐汇区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让救助更精准、服务更暖心。”在“处长(科长)讲政策”系列短视频“民生实事”主题篇中,区医保局待遇保障科科长费晓丽一出场,就用亲切的话语切入了这一医疗救助新政。

  那么这一政策到底谁能享受,保障的又是什么?直面政策背后的疑问,费晓丽也在“政策公开讲”中做出了详细解答。“享受的人群包括四类对象:特殊救济对象、重残无业、特困供养;本区城乡低保家庭成员、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因病支出型困难家庭。”费晓丽介绍,保障的范围不仅包含住院、门急诊救助,更有资助参保、起付线减免、住院押金减免。“让看病负担能减尽减!”

  费晓丽进一步介绍,通过数据跑腿,全区已上线“免申即享”系统,系统自动比对医疗支出,符合条件的直接打款到账。“目前本区主要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排查主动发现困难家庭,未来将探索困难对象分类监测预警等功能,力争及时主动帮扶,积极防范化解因病致贫风险。”费晓丽透露。

  而针对如何托底因病致困群众的问题,区民政局也结合《徐汇区因病支出型困难家庭关怀帮扶办法(暂行)》给出了解答。

  区民政局副局长江鸿欣介绍,区民政局在市慈善基金会设立“因病致困定向基金”,努力做到“政府救助+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为身处政策边缘地带的困难家庭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新伞。

  在适用对象上,进一步放宽收入和财产标准;在帮扶标准上,一方面强调政策的有序衔接,另一方面注重分层分类施策;在申请方式上,可向户籍地居委会提出,并提供一年内的相关医疗费用支出凭证。“我们也将进一步做好关怀帮扶执行效果评估,适时视情对准入条件进行动态调整,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合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江鸿欣表示。

  打通惠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打通惠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帮助文化创意企业注入创新活力、为AI产业发展赋能、为调解组织建设助力,共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徐汇区陆续出台了《徐汇区关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意见》《徐汇区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徐汇区促进社会调解组织发展的扶持意见》等相关政策。

  在“惠企服务”篇中,区文旅局、区新工办、区司法局等相关部门针对这些政策做了详细解读。

  区文旅局副局长金建红介绍,徐汇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政包含9个条款。“在产业融合促升级方面,突出‘文创+科创’发展路径,重点支持游戏电竞、影视演艺等领域,强化技术升级与精品内容创作扶持;在全周期护航成长方面,政策覆盖文创企业引进孵化、业务创新拓展到产业规模提升各阶段,提供针对性支持,最高扶持金额从1000万元提升至3000万元。”

  金建红介绍,此外,在巩固支柱产业基础上,新政还延伸布局数字艺术、元宇宙等新兴赛道,同时加大对配套外包服务、人才服务及产业孵化器、技术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全力助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

  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政,区新工办副主任胡喆介绍,围绕模型底座,该政策支持企业打造通用大模型、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等,推动企业人工智能业务板块落地徐汇。围绕空间布局,支持“模速空间”扩大规模,积极打造“一核引领、三圈辐射、多点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格局。

  区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科长、四级调研员赵兵介绍,为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促进调解组织及行业健康发展,徐汇区司法局还推出了上海首家区级层面单独制定的社会调解组织扶持政策《徐汇区促进社会调解组织发展的扶持意见》,“政策鼓励培育社区、商事、涉外三类调解组织,吸纳社区法律能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同时给予初创期调解组织经费补贴,吸纳重点就业人群,建立系统化职业培训制度。”赵兵表示,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徐汇区将持续促进社会调解组织育才提质、拓展服务半径,探索分批建立、功能互补、育管结合、错位发展的多元解纷格局,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动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专版 A07是“企业合伙人”,也是“居民贴心人”! 季张颖2025-09-30 2 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