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消保委近期针对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开展专项调查。调查采用问卷、线下体验、协议文本分析及舆情数据分析等结合方式,回收有效样本4507份,涉及去哪儿、同程、途牛等九家平台;调查显示,第三方抢票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出一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实测中,高额费用并未对应更高的抢票成功率——在体验员购买的线路中,12306官方平台均为最早候补到票。
默认勾选、按钮设计藏诱导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第三方平台已被高频使用,成为购票辅助“刚需”。超九成(91.72%)受访者使用过。超七成(70.10%)受访者认为成功率处于“一般”及“较高”区间,仅8.03%认为成功率可达80%,表明平台虽具一定抢票效果,但未达“很高”预期。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存在隐性消费陷阱是最突出的问题,占比超过了一半。部分抢票平台将加速包、会员服务、保险等附加项目,通过默认勾选、勾选框位置隐蔽、提示文字模糊的方式呈现。消费者进行抢票操作时,易因疏忽未察觉额外收费项,“被动勾选”付费服务,陷入不知情消费。另外,在回答“遇到的信息不清晰、不透明情况”问题中,默认勾选额外付费服务(如保险、优先出票、组合优惠券等)占比(49.32%),是细分问题之首。
体验员在去哪儿购买7月12日8:17出发的南京南-北京南G4次列车时(二等座成人票533元/张),也遭遇同样情况。本打算购买45元专人抢票服务,总价格预计578元。然而,确认订单界面中“光速抢票、成功率更高”相关按钮以醒目的橙色在右下角呈现,与用户习惯的“确认”“下一步”等操作按钮位置一致,体验员误以为是“确认服务必经步骤”,未能第一时间识别其为“额外加速服务”,误触发付费操作,导致额外支付50元,最终实际支付的抢票附加费达95元。
官方平台12306最早抢到票
在体验员的实测中,九家平台目前均提供抢票服务,声称购买“加速包”“抢票套餐”能提高抢票成功率,部分平台还会在购买页面显示“当前成功率”的具体数值,以此强化用户对“付费即提效”的认知。
在体验调查中,针对南京南-北京南G4、南京南-秦皇岛G1236两条线路,各平台加速包费用差异显著,单人次费用从最低5元至最高70元不等,多数集中在30至50元之间。
然而,实际抢票结果显示,12306官方平台在两条线路中均为最早候补成功,部分第三方平台出票晚于12306官方候补,近半数全程未抢到票,与其承诺的“抢票成功率高”“抢票速度更快”不符。体验表明,附加费高低与抢票结果亦无明显正向关联,高价服务未兑现实际效果。
非必要权限索取信息存隐患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在抢票过程中个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非必要权限索取(54.48%)占比最高,过度收集个人信息(43.13%)同样突出。此外,未经同意默认授权(24.41%)、未经同意转让/隐蔽收集(25.47%)二者占比均超两成。
对比平台协议,信息收集的必要性存疑。例如,途牛旅游的协议提到“面部特征等生物识别信息及手机号、行程信息等”,高铁管家也提到面部特征等信息。在涉及面部特征等敏感信息时,未依法取得单独同意,仅于服务协议中简单涵盖,却以“必要性”为由强制收集超出购票必需范围的敏感信息(如生物识别信息、行踪轨迹、设备信息等),用户若拒绝则无法获得服务,此类做法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以减少消费者抢票时间成本、提高购票成功率为卖点,但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投入不够,甚至服务可能存在侵权风险,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努力,以维护正常的售票秩序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管力度,筑牢行业规范底线,消费者也要提升维权意识,理性选择购票渠道。
对于此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江苏省消保委将督促相关平台进行整改。
(综合扬子晚报、人民网等)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