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何愉提出“关于完善城市公园24小时开放的建议”。市绿化市容局积极推进公园全时段开放,推动绿色空间开放、共享和融合,充分满足周边居民休闲游憩需求。记者昨天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1013座公园中已有858座实现24小时开放,开放比例达到了85%。后续将探索建立公园街区无界管理新模式,持续完善公园管理模式。
在推进公园开放过程中,市绿化市容局积极听取周边居民意见,因地制宜制定“一园一策”方案,在满足广大市民游客需求的同时,推动城市公园开放共享。
结合公园改造,上海通过拆围透绿、增设设施设备等对公园整体环境进行提升。其间,徐汇区漕溪公园结合围墙打开,从园容园貌、灯光照明、技防监控等方面统一进行提升优化;普陀区枣阳公园在较暗区域新增景观灯进行补光,水域自然驳岸周边及台阶处安装太阳能警示道钉灯,保证夜间清晰可识别。
各区还根据不同公园的游客需求,科学规划开放区域,因地制宜实施全园开放或部分区域开放。同时强化夜间安保和保洁力量,加强夜间巡逻、噪音管控等,并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有效保障夜间游园安全。
据悉,目前,市绿化市容局已出台《上海市公园绿地开放管理指导意见》,后续将进一步注重公园24小时开放后的服务管理提质升级,提升公园活力。对实施24小时开放的公园,积极开展跟踪评估,对公园的安保措施、照明状况、环境卫生、游园安全、服务设施适应性等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做法经验,持续完善公园管理模式。
此外还将鼓励有条件的公园结合改造打开围墙无界融合,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市民便捷度,力争养护机制更加科学、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使用管理更加安全、市民游憩更加舒适,全面提升公园开放后的管理服务水平。鼓励公园管理部门积极协调属地街镇,建立公园街区无界管理新模式,通过管理部门和属地之间,以及公园与商区、校区、居住区之间党建联建等方式来推动公园的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发挥公园志愿者队伍力量,引导全社会参与,合力保障游园环境,不断提升市民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