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走近人大

每位基层劳动者都能发出“立法声音”

——金山区总工会协助立法联系点信息员何国英的履职故事

朱珵

本文字数:2163

何国英(中)与同事们讨论交流

  □  朱珵

  在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车间里,何国英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最新的法规汇编和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作为公司面料研发员,何国英的日常工作看似与法律领域相距甚远,然而这两件物品却悄然勾勒出她的双重身份,前者是她作为金山区人大常委会金山区总工会协助立法联系点信息员的工具书,后者则记录着她从技术员一步步成为“立法参与者”的点滴思考。

  事情还要从2024年9月何国英的一次经历说起……

  从公司技术员到立法信息员:

  扎根一线的立法初心

  2024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上海金山召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立法座谈会,何国英作为一线职工代表首次参与立法讨论。面对专家和领导,她提出希望加强技能人才待遇保障等建议。尽管表达略显生涩,但这次经历如同“法治启蒙”,让她意识到:普通劳动者的声音也能影响国家立法。

  这次座谈会后,一颗参与立法的种子在何国英的心中生根发芽。

  她开始关注身边的法律问题,并自费购买了各类法律书籍,开始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她留意到工友们的实际困难:有的因劳动合同模糊不清产生纠纷,有的因工伤赔偿流程复杂而放弃维权。她用所学的法律知识为工友答疑解惑,还将法言法语转化为工友能理解的“大白话”。

  久而久之,这更激发了何国英参与立法的强烈愿望。

  2025年5月14日,金山区人大常委会区总工会协助立法联系点正式聘任何国英为信息员,这也开启了她的法治实践之路。

  车间里的“三步验证法”:

  简明可行的立法实践

  成为立法信息员后,何国英的履职足迹从工厂车间延伸到了田间地头、社区活动室。她将技术工作中的严谨作风带入立法建议征集,每条建议都经过“三步验证”:先与工友反复讨论,再结合法律条文分析,最后提炼成简明扼要的表述。在参与《上海市法律援助若干规定(修订草案)》意见征集中,何国英针对工友因法律知识匮乏错过维权时效的普遍现象,提出“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流程”的建议,推动条例修订更贴近职工需求。在参与《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修订意见征集中,何国英的目光投向了农村老年群体。她走访金山多个乡村,与留守老人拉家常,记录下他们的真实需求:“子女不在身边,没人说话”“生病了连个推轮椅的人都没有”。基于此,她提出“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护工补贴机制”,希望通过政府补贴鼓励邻里互助,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定期到村活动室交流。今年7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对《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的公告,何国英关注到小微餐饮店因担心处罚风险而隐瞒过期食品的问题,提出“建立过期食品统一回收补偿机制”,建议允许经营者主动上交过期食品并获得政府补贴,同时将处罚与信用评级挂钩。虽然这一建议是否最终被采纳还不得而知,但何国英表示:“只要能推动问题解决,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对法治建设的贡献。”

  自成为区级协助立法联系点信息员以来,何国英共参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新制定和修改法规草案意见建议征集6部,提出立法建议14条。

  劳模精神的时代注解:

  将工匠精神融入立法建言

  在面料研发技术员岗位上,何国英勤于钻研、精于实践,针对绒类面料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因此还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当她受聘为立法信息员后,她依旧保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劲头,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用双手“织”出人生的精彩。这样的身份跨越,不仅成就了属于她的人生精彩,更折射出新时代劳动者的使命担当。她始终记得自己参加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参与立法过程中,她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履职热情,不仅自己提建议,还带动工友组建“草根智囊团”,成为民营企业职工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她常说:“立法不是专家的专利,每个劳动者都能发出立法建议‘好声音’。”在她的组织下,纺织车间的“晨会”变成了立法意见讨论会——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不少带着基层烟火气的立法建议,就这么被收集了起来。

  在参与《上海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的立法意见征询时,何国英注意到草案中关于民营企业支持政策的侧重问题。她提出:“草案中提到的政策大多聚焦大金融、大科技企业,但上海仍有大量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它们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却缺乏政策倾斜。职能部门能否对这类企业给予社保补贴、技能培训等差异化支持?”此外,针对草案第61条中“专业对口人才”的限定,何国英结合纺织行业实际提出:“许多技术工人虽非科班出身,但长期深耕岗位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跨行业考取职称时,能否放宽专业限制,认可他们的实践能力?”这些建议从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立足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的公平性,呼吁立法关注基层劳动者的实际贡献,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来自一线的声音。

  作为连接国家权力机关与基层人民群众的重要平台,协助立法联系点充分吸纳民意、广泛汇集民智,将立法根系深扎群众土壤。何国英的故事,正是这一制度在基层实践的鲜活缩影。劳动群众从立法“旁观者”到“参与者”,曾经“纸上”的民意最终转化为法条里的民生温度,成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正如何国英所言:“立法从不是离普通人很远的事,而是和每个人的日子紧密相关。我将用心用情写好每一份立法建议,责无旁贷当好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人翁。”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走近人大 B01每位基层劳动者都能发出“立法声音” 朱珵2025-10-29 2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