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社会

为客户虚增3000万元营业收入

女子在审计报告中“注水”获刑

季张颖

本文字数:1013

  □  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审计报告相当于企业的“体检单”,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各种状况,对于确保金融市场信息披露真实可靠具有重要意义,是投资者们评估企业的重要依据。作为审计报告的“把关人”,假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在报告中弄虚作假,就会破坏金融市场秩序,不仅不利于企业正常经营,更会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近日,经徐汇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徐汇区人民法院依法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判处被告人金某有期徒刑1年2个月,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

  2023年5月,A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金某经人介绍,得知唐某、王某等人所在团伙出具报告很快,且收费便宜。在经营事务所时,金某经常会遇到一些中介、客户需要快速出具报告,或是不肯配合提供审计材料,导致正规审计程序无法完成的情况。不想失去这些客户资源的金某,遂于同年7月开始与唐某等人合作。

  此后,当承接这些“特殊”业务时,金某就会在没有执行必要审计程序、无法确保数据真实性的情况下,直接根据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等材料撰写审计报告正文,并将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并发送给唐某等人。对方收到后,就会交由该团伙实际控制的有资质的会计事务所套印、签字,出具正式报告发回给金某。唐某等人出具报告慢则1至2天,快则仅需数小时,而正常情况下,进行正规审计流程验证数据真实性需要至少1到3周时间。作为专业人士,金某明知道对方在短时间内不经过正规审计流程就出具报告是有问题的,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她还是选择与对方合作。

  2023年12月,金某接到中介唐某某介绍的一单客户B公司的年审业务。A事务所刚准备开始审计,金某就收到唐某某消息,称B公司需要参加招投标项目,想要修改报告中的营业收入。于是,金某就在制作报告初稿时,根据B公司要求,将其2022年度营业收入从320余万元虚增为3320余万元,并对报告内其他相关数据进行配套调整后,交由唐某等人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2024年8月,公安机关抓获唐某等人所在犯罪团伙,并顺藤摸瓜找到金某。在接到公安电话通知后,金某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经查,金某交由唐某等人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共计55份,非法获利共计17万余元。经专家鉴定,涉案报告均系虚假证明文件。

  检察机关认定,金某在明知审计报告内容为虚假的情况下,仍伙同他人故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应当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追究其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金某到案后退赔全部违法所得,经检察官释法说理后自愿认罪认罚。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社会 A06为客户虚增3000万元营业收入 季张颖2025-11-11 2 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