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作为上海仲裁周重要组成部分的临时仲裁分论坛——新《仲裁法》背景下临时仲裁的实践和展望日前在浦东国际法律服务园举办。论坛汇聚了仲裁实务界、司法界、学术界及企业界的众多专家代表,共同探寻新《仲裁法》背景下临时仲裁的创新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健全国际商事调解、仲裁、诉讼等机制”,本次论坛聚焦“临时仲裁”主题,可谓恰逢其时。今年9月新修订的《仲裁法》从国家立法层面对临时仲裁的法律地位予以确认,正式在既有机构仲裁的基础上增设了临时仲裁制度。浦东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爱武在发言中表示,浦东作为引领区和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业要素集聚,要积极发挥浦东中央立法授权优势,推动临时仲裁从海事纠纷向商事纠纷等领域拓展,努力实现临时仲裁制度在浦东先行探索、深入实践、成势发展,加速上海建设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进程,助力上海建设全球国际争议解决优选地。
在主旨演讲环节,与会嘉宾分别以“海事调解+临时仲裁”融合应用案例启示与浦东发展临时仲裁实践路径建议、“临时仲裁的发展与浦东作为”为题,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融合优势,阐述了临时仲裁的发展趋势及浦东的机遇与担当。
上海仲裁协会会长俞卫锋代表临时仲裁宣讲团,向与会嘉宾详细解读了本市涉外商事海事临时仲裁制度规则,为实务操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圆桌论坛上,嘉宾们围绕“新《仲裁法》背景下临时仲裁创新发展路径探讨——以浦东新区临时仲裁实践为视角”这一议题,从监管、学术、实务、用户体验等多元视角出发,各抒己见,碰撞思想,为临时仲裁在浦东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建议。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