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拍案说法

老人为何滞留法院“无家可归”?

法庭搬进养老院 化解多年家庭纠葛

戴璐/姜叶萌

本文字数:1202

  □  通讯员  戴璐  姜叶萌

  “老先生,您怎么回去?”

  “回不去了,没有地方去,我大概要睡在法院了。”

  今年8月28日下午,87岁王老伯坐着轮椅被保姆推进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的大门。此后,保姆悄然离开,老人就这样被滞留法院……

  家庭纠葛引发赡养纠纷

  这是一起赡养纠纷案。王老伯起诉女儿支付赡养费,此前法院曾组织调解,但家庭矛盾复杂,王女士短暂回国处理后又返回日本,老人生活无人照料,保姆也辞职不干。

  面对老人求助,虹口法院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先安排老人入住酒店,再根据调解中留存的手机号联系其在沪亲属。几经辗转,终于与王女士取得联系。

  得知父亲被滞留法院,王女士当晚远程为父亲预订上海的养老院床位。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虹口法院决定在养老院内设立临时法庭,尽快解决他的养老问题。

  次日清晨,法院干警和亲友陪同王老伯入住养老院。起初对养老院有抵触情绪的老人,在感受到工作人员善意后,终于点头表示感谢。

  当日下午,承办法官冯潇剑与王女士开启视频连线,一场跨越重洋的沟通就此展开。

  “我和前夫有个女儿,和我关系不好,但是和我阿爸很亲。几年前,她把我阿爸带到外地生活,我怎么问,她都不肯说出具体地址……”王女士细数家庭纠葛。按照王女士的说法,她离婚后,女儿一直随王老伯一起生活。后来,王女士选择再婚并与第二任丈夫生育一子。

  赴日前,王女士将王老伯托付给第二任丈夫照顾,但两人关系紧张。王女士的女儿见状,就将王老伯接走并拒绝透露住址,母女矛盾升级。这些年,王女士的女儿与王老伯都是靠老人的积蓄生活,现在积蓄消耗殆尽,于是有了这起诉讼。

  法官严肃告知王女士:“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你父亲生活困难,你应当承担责任。”

  当法官提出让王女士回国探望王老伯并处理赡养事宜的时候,王女士先是以在日工作繁忙为由予以推脱,但在法官的耐心劝解下,最终答应回国并承诺:“这次一定把阿爸安顿好。”

  养老院里法槌声响起

  9月12日清晨,养老院活动室被布置成临时法庭,国徽被郑重地悬挂在墙上。庭前准备就绪,王女士推着王老伯走进法庭。庭审开始,法官敲响法槌。在完成相应的庭审程序后,案件到了调解环节。王女士承认对王老伯的境遇存在疏忽,但坦言自己也有难处。她解释,儿子在日本高考在即,需要人照顾。

  法官进一步询问老人,能否暂住养老院,老人松了口。他与女儿原先感情其实很好。王女士见状走到父亲身边,俯身说:“阿爸,过了这段时间,以后我回来照顾你,给你养老好不好?”老人眼眶湿润了,连连点头。

  双方最终达成了书面和解:王老伯今后的养老院费用、生活费及医疗费先从其养老金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女儿补足。同时,在协议中补充约定:王女士每年回国探望不少于两次,每月视频不少于一次。

  王老伯与女儿签订书面协议后,法官确认协议生效,王老伯当庭撤诉。

  此后,法官对王女士进行了训诫,王女士表示接受训诫并认错悔过。

  虹口法院随后向王女士送达了《家庭赡养指导令》,重申协议条款,警示违约将被批评教育直至法律追责。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拍案说法 B06老人为何滞留法院“无家可归”? 戴璐/姜叶萌2025-11-18 2 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