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拍案说法

借“进口胶水”噱头 假意维修真为勒索

姚安珂/徐荔

本文字数:2306

  □  通讯员  姚安珂  记者  徐荔

  打着“高端品牌”“高压补胶”的旗号,实则用着劣质产品和低下工艺,先是报价几千元让消费者同意交易,开工后却又“狮子大开口”,软硬兼施要求付费……2025年7月,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对这样一起“欺骗他人交易”的案件依法提起公诉。日前,静安区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对三名被告判处相应刑罚。

  维修中途“狮子大开口”

  家住静安区的王大爷发现家里的厕所漏水,想简单维修一下,便上网联系了一家号称使用“进口胶水”的维修队。正式施工前,维修队告知王大爷根据预估需要7-10斤补水材料,因为使用的是“正规胶水”,价格为每斤360元,总计维修价格在2000-3000元。王大爷认为总价合理便接受了他们的服务。谁知,维修结束后,维修队的领头薛某拿出一纸合同,总价处填写着“1.4万元”的价格。王大爷赶紧叫停,“这价格已经明显高于之前的约定及市场价了!”

  发现王大爷言语间透露出的不满和拒绝支付的态度,薛某索性“不装了”,开始以拍打桌子、言语威胁等方式要求王大爷付款。面对三个年轻大汉堵门、辱骂等威胁,年逾花甲的王大爷考虑到家庭住址等信息已被对方掌握,不得不妥协,支付了1万元维修费。

  无独有偶。戴女士受朋友委托处理一处住宅的补漏水事宜,在网上同样找到了以薛某为首的维修队。维修队里的一名年轻男子告诉戴女士“补漏水要不了多少钱的”。然而,施工到一半时,维修队突然坐地起价,声称“漏水情况严重,已经用去了1万多元的材料,还要继续添加”。戴女士一听立马叫停,但维修队不依不饶,死咬价格,甚至直接赖在了住宅门口。其中一名男子甚至放话:“有人给我送吃的送喝的,我就赖在你这里一个月,看你给不给钱!”纠缠了八个多小时后,戴女士一方只能抱着息事宁人的想法支付了3000元。

  而支付了高额维修费的王大爷和戴女士都表示“根本没有修好”,还是另找他人才解决问题。

  为图“暴利”制定话术

  2023年3月,王大爷到静安区法院起诉该维修队所在公司。法院经审理认为,该起合同纠纷案中存在犯罪行为,于是将该案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公安机关侦查后发现,维修队固定成员3人,除为首的薛某外,还有负责在网络上发单接单的阮某甲,和同样从事“注胶补漏”业务的维修工阮某乙(与阮某甲为父子关系)。

  薛某等人先是从老乡口中得知,防水维修通过“注胶”的方式可以将成本每斤1.2元卖到每斤150元左右,中间有“暴利”可图。学习电商专业的阮某甲便在各个网络平台发布广告、寻找客户并接单,薛某和阮某乙则负责上门施工,从中还形成了一套相应话术:先和客户预估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等客户接受并开始施工后再以漏水量较大等理由声称需要加价,这个时候客户就会迫于无奈只能同意继续施工。事后,有的客户稀里糊涂接受了高额报价,有不接受的客户则会受到来自施工队的“狠话威胁”。2021年至2023年,三人在上海多区以相同手法频繁作案,最终查明每人分别实际收取多名被害人共计5万至7万余元不等。

  以敲诈勒索定罪论处

  2024年7月,该案以阮某甲、阮某乙涉嫌强迫交易罪先行移送至静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本案虽有交易的形式,但从现有证据来看,这场交易的目的更多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这种情况能否认定构成强迫交易罪?”承办检察官表示,为了准确适用法律,关键是从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通过询问材料工程方面的专家,检察官了解到,注胶防水补漏的核心原理是将聚氨酯、环氧树脂或丙烯酸等防水材料注入漏水区域的裂缝或空隙中。但这种补漏方式通常使用在大型的地下工程项目中,若仅用于室内家庭的补漏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破坏性维修方式,往往会对房屋构造造成不可逆的严重破坏。

  “我们通过宣传‘高压注胶’防水补漏效果好,不用大面积破坏地砖的噱头吸引客户下单,虽然承诺保修十年,但等钱骗到手,后面的事情就能拖则拖,能赖则赖。”结合薛某等三人通过拿捏客户“怕麻烦”的心理屡次得手的实际,检察官认为,嫌疑人提供的“服务”无法实现补漏核心功能,不具备合法交易的本质属性,不应认定强迫交易罪。结合犯罪嫌疑人通过言语威胁、现场滞留、纠缠滋扰等“软暴力”手段施压,迫使被害人因惧怕报复、不堪其扰而支付远超市场正常价格的费用的行为,其实质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维修之名强行索要财物,更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

  2024年11月,静安区检察院以阮某甲、阮某乙涉嫌敲诈勒索罪依法对两人提起公诉。2025年7月,静安区检察院以薛某涉嫌敲诈勒索罪对其提起公诉。最终,法院采纳检察机关的全部公诉意见,以敲诈勒索罪判处薛某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两万元;判处阮某甲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三万元;判处阮某乙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两万元。

  案件之外>>>

  “针对家装维修领域频繁出现的冒用品牌公司授权、使用劣质材料、漫天要价等违规现象,检察机关不仅要依法办案,还要将办案职能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实现标本兼治。”承办检察官表示。案件起诉后,静安区检察院向有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提出要完善市场流通领域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发现与移送机制、加强法治教育与宣传引导等意见,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检察建议发出十日后,静安区检察院就收到了相关行政机关“高度重视、专项检查,并逐项整改落实”的书面回复。

  按照“办理一个案件、治理一类问题、规范一个行业”的工作思路,在落实检察建议的基础上,静安区检察院还牵头与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会签《关于建立防水维修市场流通领域“注胶补漏”涉嫌违法犯罪线索移送及联合治理机制的意见(试行)》,建立起防水维修市场流通领域的线索移送长效机制,确保及时掌握辖区内犯罪线索,协力优化维修领域营商环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拍案说法 B05借“进口胶水”噱头 假意维修真为勒索 姚安珂/徐荔2025-11-21 2 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