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公交APP的出现让市民不再“盲等”;轨道交通的运能优化令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上海的交通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这都与她,一名市人大代表5年来的履职工作分不开,她就是林晶。
林晶代表的第一份代表建议,就是反映市民出行问题。那天她因为感冒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听到有病人抱怨,公交车很长时间没来,在寒风中等车更是苦不堪言。这时林晶想,若能够及时掌握公交车进站信息,许多市民就能灵活调整自己的出行时间,不用在寒风中苦苦等候了。为此,市民群众对及时掌握公交车运营情况信息的需求,就成了她当代表后第一件想要研究的事。
经过站点实际体验、与市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到基层联系点与选民代表座谈,林晶的第一篇代表建议就此形成-——“关于加快推广公交物联网技术的建议”,就公交站点加强电子站牌应用提出建议。
这份新奇而又关系民生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人代会后,林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落实改造经费,加快应用推广等。在她的推动下,目前,本市主要公交线路都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公交车辆运行情况的实时报送。市政府相关部门还大力推动公交大数据的社会化应用,开发了“上海公交APP”,并与电子地图运营商合作,在电子地图上也能够实时查看公交车辆运营情况。现在,市民不仅可以通过电子站牌,也能够通过手机APP、电子地图等设备,获取公交车辆位置,选择自己的出行方式,再也不用在瑟瑟寒风中或酷暑烈日下苦苦等待了。
林晶对上海的地铁线路也分外熟悉。除了仔细观察自己经常乘坐的地铁上下班高峰限流情况外,结合网络上反映的问题,林晶利用外出开会、周末休息等时间,几乎把所有的地铁线路都坐了一遍。她慢慢地摸索出目前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提炼出了“关于提高地铁2号线运能的建议”、“对地铁进行建设和运行进行评估的建议”等围绕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她还与其他代表一起,明察暗访地铁沿线公交配套问题,提出了“打击黑车,还是要人防与技防结合”的建议。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