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大墙故事

新年的钟声中父女再续情缘

2018年01月05日 B03 :大墙故事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4032

  □法治报记者 金豪

  法治报通讯员 王燕虹

    

  家庭关系调适是南汇监狱针对服刑人员犯罪入狱引发的系列家庭关系问题而制定的专项矫正项目。监狱民警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地运用个别化矫治手段,引导服刑人员走上改造正常之路,真正实现“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的工作目标。

  工作手记之一2015年12月28日

  通过教育谈话引导服刑人员融入改造环境,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制定改造方案。在改造服刑人员思想过程中,我通过教育谈话第一时间掌握陈某的思想动态,根据其思想变化开展针对性教育,并对执行方案中的问题实时进行修正,保证矫治方案实施的准确性。——民警孙麟

    

  新年新气象,监区洋溢着浓浓的迎接新年的氛围——

  表演歌曲、排练舞蹈、朗诵诗歌,活动厅内,服刑人员兴致勃勃地准备着迎新节目,他神情淡漠地站在一旁。剪窗花、写春联、贴喜字,在监房内,服刑人员兴致盎然地忙碌着,他缄默无语地坐在一边。

  他姓陈,今年58岁,因犯信用卡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15年12月移押南汇监狱服刑。入狱这段时间,他总是坐在角落里,默默无语,神情落寞。他异常的举动第一时间引起了民警孙麟的关注。

  跟随着孙麟,鬓角花白的他,一瘸一拐走进谈心室。在警官对面坐下,他神色凝重,说话慢条斯理。从他的言谈中,孙麟了解到他之前的人生经历。

  幼年患小儿麻痹症,陈某留下了腿部残疾后遗症。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他读书很用功,高中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国企。年近40岁的陈某经人介绍认识了李某,成婚之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女儿一天天长大,陈某下岗了,在生活最为困顿的时候,妻子因病撒手人寰。只剩下陈某跟年幼的女儿相依为命,为了养活女儿,陈某四处打零工维持生计。

  在陈某的用心培养下,女儿学习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后,陈某的女儿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不料,财迷心窍的陈某动起了信用卡诈骗的歪念头。不久,东窗事发,他锒铛入狱。

  陈某的犯罪入狱,导致女儿当公务员的梦想化为泡影。在看守所里,隔着铁窗,女儿痛哭流涕对陈某哭喊着说:“你毁了我的人生,我恨你……”望着女儿愤然离去的背影,陈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女儿伤心欲绝的神情一次次如刀割般刺痛父亲的心,从陈某低沉的讲述中,孙麟读出他内心压抑的情感。

  操劳一生,陈某将女儿视为掌上明珠和唯一的精神寄托。在接见过程中,陈某一直低着头,默默地流着泪。他内心的悔恨无法用言语表达,原本是为女儿能够生活得更好,却违法犯罪影响了女儿的人生规划。他知道自己错了,但也迟了。他渴望得到女儿的谅解,却担心女儿的拒绝。

  当天晚饭后,服刑人员服药时间,孙麟发现,左脚残疾的陈某一瘸一拐地走在队列中。行动不便,却没开口向身边的服刑人员寻求帮助,不愿成为身边人的负担,可见陈某内心敏感,自尊心很强。亲情的缺失,让陈某在狱内改造生活中缺乏动力。

  工作手记之二2016年1月13日

  根据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运用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手段。针对陈某在改造初期的焦虑心理不适,我在心理健康指导室民警的指导下对陈某开展个体心理调适,通过音乐放松和宣泄疗法帮助陈某降低内心的焦虑程度,提升睡眠质量,达到心理稳定状态。 ——民警孙麟

    

  正午,陈某捧着一本书,出神地望着铁窗外湛蓝的天空,心事重重。

  午夜,陈某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索性坐在床边看着东边的天际渐渐露出鱼肚白。

  焦虑的情绪困扰着陈某,孙麟决定对其实施矫治工作,首先要改善他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孙麟根据陈某的心理症状表现,与心理健康指导室的民警进行了简短的沟通。对陈某进行心理会诊后,心理健康指导室民警建议对陈某开展心理宣泄疗法和音乐放松疗法。

  踏入心理宣泄室,陈某的神情比较拘谨。望着立在面前的红色橡皮人,他握着拳头,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孙麟悄悄退到了治疗室门外,隔着玻璃窗观察陈某。望着身边服刑人员大声嘶吼,并奋力击打着橡皮桩,渐渐地,陈某的情绪似乎被调动起来,开始模仿着对着仪器咒骂自己,起初声音很小,随后声音越来越大,一声声的嘶吼释放着他心中被压抑的情感。十几分钟后,陈某瘫坐在地上,已是泪流满面。

  “宣泄后什么感觉?”孙麟问道。“当我怒吼咒骂自己的时候,就像是女儿在骂我,骂完后有一种释然的感受。压抑的情绪都被倒了出来,心里没那么堵了!”陈某长长舒了一口气说道。

  针对陈某睡眠不好的情况,心理健康指导室民警对其采取了音乐放松治疗。在孙麟的示意下,陈某躺在治疗室的沙发椅上。一首首优美的乐曲飘入耳畔,陈某脸上的神情渐渐松弛下来,眼睑渐渐合上,均匀的鼾声响了起来。45分钟之后,在孙麟的呼唤声中,陈某睁开惺忪的双眼,脸上露出舒心的微笑。

  “感觉怎么样?”孙麟问道。“舒缓的音乐让我回到在金山海滩边和女儿一起漫步聊天的时光,心里很惬意,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陈某笑着答道。

  工作手记之三2016年2月4日

  针对服刑人员出现的心理问题,引导其进行家庭关系调适学习。陈某因犯罪入狱引发家庭关系问题,引导其学习家庭关系调适知识,掌握与家人沟通的技巧,从而迈出与家人沟通的第一步,进一步通过关系调适达到修复家庭关系的目的。 ——民警孙麟

    

  “我心中非常想念女儿,但没有勇气去面对女儿。”打开陈某的周记本,一行字迹跃入孙麟的眼里。如何引导陈某修复家庭关系?巧的是监狱组织的第三期家庭关系调适课程开班了,孙麟第一时间就帮陈某报了名。

  “谢谢警官的关心,我不想参加这个培训班!”陈某说。“为什么,你有什么顾虑吗?”孙麟诧异地问道。“我担心报了这个班,其他服刑人员知道我跟家人相处不好,再说女儿也不一定能原谅我,我的努力也不一定有结果,还是把机会让给其他人吧。”陈某说道。在民警的再三开导下,陈某最终答应先去试试看。

  让孙麟惊讶的是,虽然年近60岁了,但是陈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工整地做好学习笔记,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培训考试中,陈某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在结业典礼上,陈某手捧着鲜红的结业证书,脸上溢满笑容。

  “这门课程对我帮助很大,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很固执,之前很多想法都是错的!”望着孙麟探询的目光,陈某满怀欣喜地说。

  为了帮助陈某与女儿修复关系,经监区长批准,孙麟用监区的应急电话与陈某的女儿取得联系。电话的那一端,陈某的女儿失声痛哭,泣不成声地表达对父亲的怨恨。“难道你打算这一辈子都不理你父亲了吗?他知道错了,希望能得到你的谅解。”孙麟继续加重语气说道。听了警官的劝慰,陈某的女儿沉默片刻,表达了原谅父亲,期待其早日回家的愿望。

  放下电话,孙麟开导陈某给女儿写一封道歉信,不要再找借口敷衍女儿,并坦诚地向女儿承认错误,不能再固执己见了。“希望你能与女儿冰释前嫌,让断了的亲情再连接起来!”孙麟微笑着望着陈某说,“嗯,谢谢警官!”陈某的眼中闪着泪花,由衷地说道。

  回到监舍,陈某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心中表达了对女儿的思念,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对自己犯罪行为的忏悔……

  信件寄出去不久,2016年春节前,陈某收到了女儿的回信,信中说道,“爸爸,新年好!曾经我感觉你很自私,为了自己不顾我的前途。今天,收到你的来信,我发现你变了,你开始反省自己,你变了,连说话的口气都变得和缓了……”

  在新年的钟声中,展开女儿的来信,陈某的手微微颤抖,眼眶湿润了!这份新年的礼物,带给陈某的是内心满满的幸福,女儿终于肯原谅他了!

  民警工作手记四2016年3月15日

  结合监狱组织的读书活动,引导服刑人员多读书,读好书。利用监狱开展“我读书,我新生”的系列活动契机,我鼓励陈某通过阅读来充实改造生活,引导陈某将日常改造点滴以文字形式展现出来,并与其他服刑人员分享读书心得,提升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技能。

  ——民警孙麟

    

  监区开展“我读书,我新生”系列活动,为了鼓励陈某的学习热情,孙麟让他担任监组的读书小组长,帮助其他服刑人员共同读书学习。平时不太与人交流的陈某在监组学习讨论中很认真,通过阅读这一兴趣爱好,慢慢地与监组其他服刑人员走近了。

  抓住这个契机,孙麟在监组中开展了“一帮一,共进步”读书互助活动。让陈某与监组的文盲服刑人员李某结成“学习对子”。在陈某热心帮助下,李某在学习上有了很大进步,不仅能够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还能和其他服刑人员一起借阅读物,分享读书心得了。

  在陈某的带动下,监组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孙麟对陈某说:“作为监组里的学习骨干,你做得相当负责啊!”陈某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要感谢警官的关心和帮助,我本来挺喜欢看书的,在警官的教育和引导下,得到女儿的谅解和支持,我的生活和学习才有了动力!”说到女儿,陈某的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表示要将自己的改造情况写信告诉女儿,让女儿对自己有信心。

  在监区开展的“书影双评”活动中,陈某积极参加投稿,其中有2篇稿件被监狱新航媒体中心录用,当看到新航报登载署着自己名字的文章时,他的目光中流露出惊喜的神采。“将刑期当学习,我感到改造生活越来越充实。入狱3个月来,踏上改造道路的我不再感到迷茫了!”陈某信心满满地说。

  在文章中,陈某满怀感触地写到:“刚入狱时我是万念俱灰,我恨自己不但毁了自己还毁了女儿的前途,那一段时光我内心非常迷茫。身患残疾的我,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举步维艰,但政府警官没有抛弃我,主动找我谈心,一次次耐心开导我,一点点拨开了我心头的迷雾。参加了家庭关系调适课程的学习,我如醐醍灌顶,脑子一下开窍了。一念之差我来到狱中已经是错了,如果再这样沉沦下去,会更对不起女儿!向女儿认错,要早日回家去尽一个父亲的责任,我要努力……”

  孙麟认为,准确把握陈某入狱之后与女儿关系紧张引发的心理问题,通过监狱家庭关系调适课程这个平台,对症下药地引导陈某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授课的方式提高陈某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与家人沟通的技巧,引导陈某找到亲情关系矛盾发生的核心点,才能帮助他从封闭的自我中走出来,坦然面对现实、积极投入新的改造生活。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大墙故事 B03 新年的钟声中父女再续情缘 2018-01-05 2 2018年01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