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武汉晚报》 报道,2012年,武汉开全国之先河——试点社区律师,以政府买单的方式,为每个社区配备一名律师,每个星期四在社区“坐班”,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为市民上法治课,普及法律知识。
2015年,社区律师开始走进新城区村落; 目前,社区(村)法律顾问在全市1237个社区、1883个村(大队)全覆盖。
律师从高档写字楼走进了居委会,走进了企业,走进田间地头,走进了老百姓的身边。他们不仅仅为居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更参与社会治理。
现在,居委会、物业、甚至辖区其他部门碰到解决不了的纠纷,都要来找律师问问,请律师们从专业的法律角度为大家出谋划策。
2017年8月,武汉市司法局启动社区律师微信群的构建,目前已在1156个社区、1269个村(大队)开通了微信服务群,社区居民线上联系后,可预约线下律师服务。在汉阳区,社区律师还试点在小区门栋安装印有“微信服务公共平台二维码”公示牌,居民扫一扫,就能找到社区律师。
“让普通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并通过社区的法治化建设,为基层社会管理出谋划策,帮助化解社区和社会矛盾,探索出社区法治化管理的新模式,为我市实现 ‘红色物业’ 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武汉市司法局局长关太兵说,目前,武汉市社区律师微信群的搭建工作基本成型,未来,全市居民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享受专业律师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家门口律师帮忙调解
2017年12月14日一早,50多岁的李阿姨赶到百步亭社区文卉苑社区居委会,向社区律师曹红玲咨询自己摔伤后的赔偿问题。
2017年7月5日一早,她到小区门口一家生鲜超市买菜时摔了一跤,事后到医院检查发现,膝盖半月板损伤,经过鉴定属于9级伤残。李阿姨找生鲜超市索赔,对方声称跟他们没关系。
李阿姨的家人得知此事十分气愤,准备找超市扯皮,被居委会工作人员拦住,他们告诉李阿姨,类似的事情小区发生过,最后是社区律师免费帮忙调解的。李阿姨试着找到了曹红玲。
“按法律规定,完全行为能力责任人要对自己安全负责,你负主责,七成费用由你出,把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都算进去,对方应该赔你2万左右。”曹红玲说着打开电脑,将类似的案例给李阿姨看。
“别人都是这样赔的,那我的事情也按这个来。”李阿姨服气了,纠纷就这么解决了。
曹红玲说,她来自湖北金卫律师事务所,每周四到社区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像李阿姨这样找她寻求法律帮助的居民,每天少则两三人,多则上十人,有时还要排队。
据悉,2017年上半年,全市社区(村)律师向市民提供法律服务25万余人次。
“原来扯皮不是找居委会,就是自己上门去闹,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律师帮忙了。”李阿姨事后深有感触地说。
法律援助免费律师帮他讨回公道
在曹红玲的电脑中,记者看到,她主办的19项社区工作中,其中有一项是法律援助。
2016年9月,汉阳区龙阳湖社区律师向细生在社区值班时,一位刘女士找上门来。3天前,她的老公在一家公司刷墙时从脚手架坠落,在医院昏迷不醒,公司却不愿意出一分钱。
听完她的遭遇,向细生建议她先收集证据,并为她写下了收集证据的详细步骤。
几天后,刘女士拿到了证明老公和公司劳动关系的关键证据。在了解到刘女士一家生活困难,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后,向细生帮其申请了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并为她代理诉讼。
2016年12月,该案在法院宣判,判决该公司承担刘女士老公的全部医药费。拿到判决那一刻,刘女士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她没想到,没花一分钱,律师竟帮她讨回了公道。
像刘女士这样通过社区律师的帮助受到法律援助的人,不在少数。
社区律师的进驻,为法律援助制度的实现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据统计,仅2016年一年武汉市就办理了9000多件法律援助案件,共帮当事人挽回损失上亿元,其中大多数由社区律师完成。
专业咨询用“系数”摆平难题
除了为居民们提供法律服务外,社区律师还为居委会、辖区单位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
在江岸区幸福时代社区,11户临街餐饮店共用商铺油烟净化器。由于商铺面积有大有小,有的只做早餐,有的24小时营业,电费不好分摊,净化器一直没有启用,楼上的住户就跟着倒了霉。从2015年到2017年7月,楼下油烟熏天,楼上住户叫苦连天,连窗户都不敢开。
“我们找了城管部门,打了市长热线,可公摊费用摆不平,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住楼上的雷师傅为此每个星期都要往居委会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来自湖北广众律师事务所的社区律师蔡保宁得知此事后,觉得可以参考自己办过的一起案子。“楼栋安装电梯,一、二、三楼不愿意,四、五、六楼又很需要,那么就按系数交钱,做到公平。”
蔡保宁按照这个方法,先算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平均电费系数,再按面积、营业时间,计算出各家的电费。这样一来,大家都无话可说,纷纷交了电费。2017年8月,困扰小区两年之久的油烟扰民问题得到了解决。
2017年初,武汉市开展“红色物业”试点工作,社区律师主动参与,在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为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实现“红色物业”法律服务全覆盖。
普法宣传用动画教孩子保护自己
除了“坐班”,武汉的社区律师们还为居民进行普法讲座。
“之前有人高空抛物丢烟头引起火灾,我为此在小区举办了两期防火普法课,现在小区再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在采访中,曹红玲边说边将自己做的 PPT 打开给记者看,这是以“小欣怡”的案例制作的普法课件,居民们看后,都明白高空抛物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2017年上半年,社区律师开展普法讲座2928场。除了生硬的讲座外,一些社区律师还花心思,制作H5动画,让法律知识变得直观,让小朋友都能看懂。
“小朋友,我是你妈妈的同事,你妈妈让我来接你。”“小朋友,你长的好可爱,叔叔带你买糖去。”在武昌的社区律师宋强制作的H5动画短片中,生动的语言配上动画,让小朋友识破了各种乔装的坏人。
“互联网+”律师动动手指就能获得服务
社区律师每个星期四到社区值班,接受居民的咨询和求助,但咨询的人有时要排队,有时一个人也没。
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近日,随着“互联网+”的推进,社区律师改变了单一的服务渠道,通过QQ、微信等网络工具,随时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在武昌区水果湖街新建社区,来自湖北佳艺律师事务所的褚伟律每到星期三,就会提前在QQ群里提醒居民们第二天是免费法律咨询日,让大家准备好材料。
对于隐私性极强的案子,他还会约时间另行解答。
2017年8月底,由武汉市司法局指导,汉阳区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联合打造的“手机里的社区律师”,首批300个“手机里的社区律师”公示牌陆续试点揭牌。
公示牌上印有“武汉社区律师”微信服务公共平台二维码、“所在社区律师QQ工作群”二维码,安装在社区服务中心、居民楼的单元门,以及周边学校、菜场等居民聚集地。社区居民可扫码获取“专属社区律师电子名片”,得到线上和线下的法律咨询、调解等服务。
(夏晶 王继明)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