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远飞 笔录:徐约维
在人们眼里,梁思成与林徽因是一对公认的模范夫妻。男才女貌,比翼双飞。但梁思成在晚年时坦承,他觉得和林微因在一起很累。因为她思想太活跃,必须和她同样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而远飞似乎很能理解梁思成的感受。
为了她改变人生计划
高二时,有了喜欢的人。那时,临到放学时,心里就便暗中怀着热望,希翼着能与姝姝偶遇,哪怕是对上一眼。而当我真的看见她了,那种刻意想避开的惊慌失措,大概就是心动吧。人避开了,但内心那种美好的感觉却升腾上来了。天轻了,地绿了,心头里那股轻盈呀,渗透肺腑,世界如此婉转,如此嘹亮与真切。
我不知道,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我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强大,同时也变得更脆弱。更深邃也更清澈了,更奔放也更内敛了,更安宁也更兴奋了。就像喝了咖啡,心里涌满了岔路,不知所措,慌忙里不知该向哪个方向走,前方展开了无限可能性。
后来,我们的眉来眼去被班主任觉察,她找姝姝谈了一次。姝姝又找我谈了一次,她告诉我,老师说,爱情使人变得美好。所以她支持我们发展,但现在不是时候,等高考结束后,就可以有大把大把时间好好谈一场恋爱。建议我们先冰封,后发酵。
姝姝低着头,神色肃穆地对我说,如我们都能考上北京大学,就与我谈恋爱。然后,我们奋斗十年,如果届时我们恋情不变,就结婚。她结婚底线是32岁,在成为高龄产妇之前生育。
如果说,恋爱时间是老师给出的,那么结婚时间,可能是姝姝父母的想法。因为她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背书,却又说的郑重其事。
姝姝的父母原都是当地大学教师,凭着自己努力与机缘巧合,一路转战,现已先后在上海的大学尘埃落定。而北大,曾是他父亲的志在必得,现在成为了姝姝的目标。当时我们都在河北,地理离北京不远,但精神上离首都名牌大学却很遥远。原来我想考河北省立大学,石家庄那里有我姨在,离家也近。但我还是默认了姝姝的决定。我要以此为契机,逼着自己高攀一下。
那天的谈话被我的哥们知道后,他们都替我不平,都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为何要为姝姝改变主意。他们问我,我走了,还要30岁以后结婚,留我妈妈一人怎么办?我的父亲早年死于一场工伤事故,只剩我与妈相依为命。他们的问题让我沉默良久。
也许,姝姝也像我一样,根本不知道十年后的现实会怎样。也许,我们也不需要十年后确切的具体场景。我们只需要它的存在,就像理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用来照亮我们人生的。那日,我一个人在黄昏的大街上走了4小时。后来很多人问我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为见丈母娘做好攻略
最终,我们的恋情经过十余年的明明暗暗、兜兜转转,最终有惊无险,终成正果。姝姝同意嫁我,于是见丈人、丈母娘,就成为我的头等大事。
姝姝说,父母不一定爱财,但一定爱才。不一定讲究外在条件,但注重精神契合度。为此我做了攻略,看她家合影,熟悉她家庭结构,了解他们的特殊爱好与禁忌。挑选见面礼也让我斟酌不定。数目在多大尺度为好?二三千是不是太薄了?五千以上是不是又显得太隆重,有“谄媚”之嫌?不卑不亢的分寸感,如何把握?最后,还是征求了姝姝的想法,给丈母娘买了一块和田玉镯。果然,那块温润玉石她妈很喜欢,说像翡翠。这也是我投其所好的一招,黄金有价玉无价,玉石价格很难估定。而我在其中强调的是“不贵还好”。所以,她妈眉宇间洋溢了愉悦。如果说实价,她可能就不接受了。
我的哥们还谆谆教导我,重点是讨丈母娘的欢心,还要注意避免翁婿独处。他说:“上门见对方家长是在人家的场地与领域,你是客场。和挑剔的老丈人独处时,若是贸贸然不知进退,一定会说错很多话,言多必失。但你说多不好,不说也不好,太笨拙不好,太灵活更不好。所以呢,收起哄女朋友的天分,让姝姝陪你在身边,接你的话,让他们觉得你们是认真的,会好好地相处下去。”
我从善如流,见姝姝父母那天,我喝了咖啡提神,又记得保持镇定,不至于过分活跃。就像警卫员上岗,随时随地随身保持警觉,不断旁听六路、眼看八方。在丈人每一个语焉不详的神情里觉察每一个蛛丝马迹,在丈母娘不经意聊天里挖掘每一个潜台词。
终于,在饭局接近尾声时,丈母娘说了句:“一个男人可以穷,但一定要上进。一个男人可以丑,但人品要好,要有担当,托得起这个家,要对老婆好。”说完,还瞟了丈人一眼。顺便说一句,我的丈母娘也是个美人,而丈人长得粗糙,两人从外表看起来不般配,但丈人事业上蒸蒸日上。我知道,不管丈母娘是指桑骂槐,还是什么意思,总之,我算过关了。
向前的步伐永远不停
没想到,婚后,我与姝姝的分歧就出来了,此起彼伏的。
在性格上,姝姝是急性子,我是慢性子。她遇人处事想到就做,往往还没有想清楚就已扑上去了。一事当前,首当其冲,有担当敢作为,行动力强,当然是优点,但缺点也在这里,因为操之过急,因为不会瞻前顾后,看不清周围隐蔽的小坑与小隙,看不清人心险恶的一面,不管不顾只管冲。姝姝又没有耐心,说话直接,常莫名其妙就已经把人得罪了,需要我去“收摊”。所以,在效率上姝姝比我快;在质量上,她不如我。我的优点是有耐心,细致,能聆听,准确度高,处事也更宽和一点。当然,我节奏也慢一点。
在生活里,我贪图安逸,注重吃喝玩乐,喜欢享受那种细细碎碎,包括对阳光照在脸上的小幸福。通常一个目标完成了,就想整休一下,舒坦舒坦,松懈一阵子。而姝姝似不喜任何娱乐,包括旅游。
姝姝天生就是“工作狂”,就像停不下来的“红舞鞋”,永远有新目标。姝姝月薪已近3万元了,还是总监,可她前方永远有“远山在呼唤”。这个前方没有具体概念,没有方位,没有路径,只是一个抽象的远景。只是她内心那股子劲头,永远在蠢蠢欲动。也许,这给姝姝注入更多的新能量与活力,人生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却让慵懒的我无所适从,甚至有点混乱。如果说以前她负责冲锋,我负责殿后。现在她是大踏步前进的一方,而我是原地踏步的一方。她永远在奔跑,而我赶不上趟。
姝姝看不惯我与哥们混在一起,说:“如果你总是见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甚至不如自己的人,就说明你在混日子。”
姝姝经常有新的思想碎片冒出头来,似有隐秘的源头,却又没了尾巴,戛然而止。比如:“任何东西都经不起深挖。挖下去,就是无底的深渊。”“朋友也有阶段性,与自身成长与内心变迁相关,有些人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有些人一定是渐行渐远渐无书。既要友谊,也要有用,才是朋友的金标准。”这些都是她说的话。身边经常飘过这样的“半成品”思想,我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三十几岁,我们的人生还可以再抢救一下。”姝姝总是这样说。而我认为,她具有“过度成就”的倾向。所谓“过度成就倾向”是指,在充分达成了目标的情况下,还是像上瘾一样不停努力的倾向。我觉得,这背后是因为没有明确标准。很多时候,我们孜孜不倦,但其实我们不知道做事情的真正理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更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才好,只是下意识地向前奔跑,习惯性地付出与努力。
我有时不想做“暖男”
其实我也心疼姝姝,她只是看起来随心所欲的样子,骨子里还是孤独。这源自于她潜意识里想超越父母的强烈意愿。在她生命最重要的十年里,父亲是缺位的。当时她父亲为落户上海长年在外辗转,而“独守空房”的母亲,则把自己的憋屈以另一种自强自立的方式灌输给姝姝,比如,一定要考上北大,要超越父亲……
所以,姝姝一直暗中与父母较劲。她的工作无法与教授职称较劲,但至少要在收入上超越他们。每当姝姝摩拳擦掌大展宏图,把我晾在一边时,我心里特别失落,特别想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我想起自己这些年里大大小小的失望与妥协,看见了自己在这里面的软弱与窝囊,其实我只是不想太折腾。本想娶到姝姝,日子可以消停下来了,没想到她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逼到一个“走投无路”的状况,仿佛这样,她才能绝地反击,才有澎湃的驱动力。
表面上看来,我不是一个执着的人,不是姝姝那样的一根筋。但在我表面的随和,好说话,甚至讨好的背后,其实是无法克制的愤怒。我骨子里厌烦厌倦甚至厌恶那些吃力又磨人哄人时刻,难道我必须做一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暖男”,做一颗姝姝心神不宁时的药丸?
最关键的是,我现在的年收入也不低,我的心也大了起来,我内心的诉求被唤醒,男人的尊严被唤醒,我需要被仰视,需要被理解被抚慰被容忍。这一切,姝姝能感知到吗?
一次周末午后,我们难得一起坐在阳台上喝蓝山咖啡,暖洋洋的冬阳,萨克斯乐若即若离地飘过来。我忽然脱口而出:喝咖啡,一般有两种情况,忙碌或闲暇时。忙碌时它是兴奋剂,给沉闷呆滞的大脑吹进一股清新力量; 悠闲时,它是生活的调味品。它矛盾地兼顾了生活的两种状态,这大概就是很多人离不开咖啡的原因之一。好女人也一样。
姝姝一时无语,望着壮丽的落日盛大谢幕。我趁机就搬出了“过度成就倾向”理论,而当姝姝怔怔时,我抽身而退……
手记>>>
把冲动当作探索的契机
也许,很多人在习惯了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之后,也会偶然想着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来缓解一些对日常生活的厌倦,但多数情况下,也只是在心里想想,很少落实到行动。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压抑就是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动、矛盾、情感等排斥到意识之外,但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潜入潜意识的冰山之下。在某些时候,这些被压抑的内心需求就会浮出海面,在我们意识控制力虚弱时乘虚而入。比如,有时我们内心会突然有一些强烈的冲动,但又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过于照顾别人的感受,往往使人慎小犹疑,不敢去面对真实的自我,人也会失去活力,比如远飞。而姝姝的折腾,其实是另一种迷茫。因为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其实也是过于压抑,无视自己内心感受的结果。
当我们发现自己突然有一种冲动,特别渴望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时,可能就是你内心的一些感受被过于忽视了。这时候,我们要静下心来探索一下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把冲动当作探索自我的契机,而不是一种破坏性力量,作为一个了解自我,与自己未知的一面相处的机会。无论是远飞、姝姝,还是我们自己。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