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光
自从手机有了来电标注识别功能,才发现最关心自己的人分别来自“骚扰电话”和“诈骗电话”,翻开通讯记录,尽是这些来电。
拿着一个“诈骗电话”号码到处打电话诈骗的,显然是不学习不长进的骗子。如今骗子手段不断翻新,改个来电显示号码据说并非难事,这也就难怪男女老少都会中招了。
行骗涉及违法犯罪,当然是众所周知。
有些骗局,涉及的罪名直接带个“骗”字,比如诈骗、合同诈骗、招摇撞骗……罪名如此直白,骗法往往也了无新意。
有些骗局,涉嫌的罪名里未必有“骗”字,比如非法经营、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些骗子往往更注意骗局的包装,从办公地点到宣传手册都走高端路线,最后骗局败露还有人执迷不悔,让很多做正经生意的都自愧弗如。
然而总结起来,万骗不离其宗,骗子的要诀无非是四个字:威逼利诱。
所谓威逼,未必需要发短信说“你老婆已被我们绑架……”,因为如果碰到回复“太好了谢谢你们”那就很尴尬了。威逼的要旨在于引发恐惧和不安,比如“你的银行账户涉及洗钱已被冻结”“你涉嫌犯罪已被公安机关通缉”……乍听之下令人惊慌失措,便会一步步踏进骗子安排好的陷阱。电信诈骗大多是这个路数。
所谓利诱,就是利用人们的贪欲。比如所谓的“庞氏骗局”,得名快要整整一百年了还能历久弥新,以至于有人感叹:骗子太多傻子快不够用了。
至于走路遇见捡到钱包、拾到彩票要分你点钱的“好事”,肯定不是你额骨头高,而是碰到“掼炸药包”了。
被骗是因为傻么?我觉得倒也未必。很多身处庞氏骗局中的人,其实对所谓“投资”的性质一清二楚。他们赌的,无非是自己能比后来者早一点落袋为安罢。
当然,还有一种很常见的骗局,跟威逼利诱并无关系,利用的是人心中的善念。
对于这种骗局,大多数人多少都预先作了被骗的心理建设,只是因为“喔哟好可怜”“反正没多少钱”“万一是真的呢”,于是就慷慨解了囊。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以前双膝跪地拿粉笔写“本人大学生,没钱回家”云云的,如今可能早已转战网上,发起“爱心捐助”去了,有爱心的人们不可不察!
最后,还有一“骗”时常发生,因此不得不提,叫作自己骗自己。
比如“吃完这顿就减肥”“我这篇是今天版面上写得最好的”……因为作案主体是讲话者本人,大家也就别去派出所报案了,警察叔叔没空管!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