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夏天
“原来政协发言,真的是要抢话筒。”昨天下午,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会场,抢了好几次话筒才终于成功发言的市政协委员洪亮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政协委员们围绕政协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不时出现“抢话”的情况。委员们普遍认为,两个报告“有数据”“很务实”,也“有温度”、“接地气”。
报告“有温度”“接地气”
在第十三组分组讨论现场,郑慧琼委员在发言时认为:“两个报告都非常实在,每一件事情都是由数据来说明,同时也非常精炼。”
记者在现场看到,抢了好几次话筒后,洪亮终于争取到了发言机会。“我是一名新委员,今天看来,政协发言真的是要抢话筒。”话语引来现场委员会心一笑。
“我仔细翻看报告发现,报告中有不少用词既‘有温度’ 又非常‘接地气’。”作为新委员,洪亮说,报告中提到委员要提高协商能力,要会协商、会议政。“我将对标要求,多学习,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尽心履职。”
“听了今天上午的报告,我觉得全面反映了五年来政协的工作情况,非常务实。”来自妇联界别的曹艳春委员说,大到上海的改革发展,小到社区服务管理,都有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曹艳春同时表示,有一些提案在提出的时候可能有一定超前性,也因此最终被留作参考。曹艳春举例,比如,2013年曾经有一个关于陪产假的提案,当时留作参考了,到了2016年落地了。因此,她建议,“针对这一类留作参考的提案,是不是能有一个进一步跟进处理的机制。”
提案从“顶天”到“立地”
在第七组分组讨论现场,刘宇陆委员在发言时表示:“我感受到政府越来越重视政协委员的提案了。近年来,我听到越来越多政协委员提案落地生效的消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体现了我们的提案从过去更多偏重于‘顶天’,到现在更趋于‘立地’。”
江敏委员是一名新委员。她表示,本届政协报告“增进了我们勇于建言的勇气”。江敏发现,整篇报告围绕上海的中心工作展开、围绕民生展开,透露出一股欣欣向荣的气象。“我们委员平时处在各个工作岗位,视野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局限,听取政协报告,参加政协培训、活动,让我收获很多,也让我明白了未来的工作目标。履职政协委员,我要多了解、多沟通、勤思考、勤调研,关心国家事、上海事,用提案多做一些实事,”江敏说。
陈玲委员对近年来参与的政协活动印象深刻。她说:“我感到界别联动、市区联动增加了。委员们‘分头去做同一件事’ 的现象减少了,有利于大家形成高效的合力。”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