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百家讲“痰”

2018年01月23日 B06 :读者呼声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059

  “痰”:

  近日,微博上一位名叫“一个失业父亲等待女儿归”的网友发博文称:女儿偷偷转走他300万元,和男朋友在国外吃喝玩乐买奢侈品,他多次劝阻未果反遭女儿拉黑。(1月20日 《华商报》)

  百家讲:

  据报道,他来自四川成都,和妻子早年离婚,独自抚养女儿长大。18岁的女儿想去加拿大留学,他二话不说拿出大部分积蓄供女儿出国。然而女儿到了加拿大不到一周,就把300万元全部转走。这300万元是他以女儿的名义存的,卡和密码都由他掌管。但女儿偷了卡,并且试出了密码,将300万元转走。他通过微信联系女儿,但女儿直接把他拉黑了,其他家人也都联系不到她。他辗转找到女儿的朋友,让她帮忙转发消息给女儿:没过多久这位朋友也被拉黑了。

  偷偷转走父亲卡上300万元,就将父亲拉黑,其行为涉嫌盗窃罪,将为此承担相应的刑责。即使父亲不追究,作为女儿能黑下去吗?在拉黑父亲的同时,女儿良心也被拉黑了。有道是:“孝敬父母如敬天,为人当需孝父母,牢记心中需感恩。”作为儿女,应该懂得感恩。将父亲的钱卷走,一跑了之,而且拉黑父亲,良心何在!即使拿了父亲的300万元,吃完了就不吃了吗?这样拉黑父亲于心何忍?相信会一辈子受到良心谴责的。

  ——吴玲

  “痰”:

  近日,贵州贵阳的许师傅到车管所办理违章,2服务窗口只开1个。4小时后轮到他,4条违章刚办2条,办事员说“我要下班了”。其间,关闭的另1个窗口却为熟人办业务。(1月19日澎湃新闻)

  百家讲:

  应该说,无论是否是机关工作人员,准点下班没有错。问题在于,服务窗口是政务架构中最接地气的末端,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密切,理应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满意。窗口办事员岂能因“我要下班了”而推脱手中没有办完的业务呢?

  在企业,准点下班是奢侈品; 在机关,准点下班是一种福利。在企业加班有加班费,而在机关加班是义务劳动,所以,机关服务人员都希望准点下班,社会也需要准点下班的文化。问题是,机关服务人员快到下班时遇到需要办事的群众,怎么办?这就需要服务人员多一些民生理念与群众观念,站在群众的立场与角度换位思考,多给群众提供方便,让群众少跑路,少跑空趟,让群众有一种机关服务永远“不打烊”的感觉。

  “准点下班”背后需要有民生理念和群众观念,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放在首位。这就需要转变“官”念和作风,多一些换位思考,不仅要“准时”服务、“及时”服务,还要“错时”服务、“延时”服务,真正保持服务人员与群众“零距离”。这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没有工作牺牲精神的人员,最好不要在服务窗口岗位。

  ——玫昆仑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百家讲“痰” 2018-01-23 2 2018年01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