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在虚拟世界为孩子筑起“防火墙”

2018年01月24日 A06 :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010

  □记者 陈颖婷 季张颖

  本报讯 近年来,未成年人沉湎于网络游戏而不可自拔的负面新闻屡见不鲜,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一些未成年人利用父母的支付账号在游戏里无节制地消费,让不少家庭陷入困境。在今年“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陈崎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监管的代表建议。

  据了解,早在2007年,政府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2010年又发布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2016年先后出台了《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 等。游戏制作方也曾推出升级版防沉迷系统。陈崎代表表示,从目前来看,监管的力度和效果与人们的期待存在一定的距离。

  在陈崎代表看来,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不少网络游戏存在着内容上的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因素,因此,政府相关机构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虽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文化部、工信部不断有相关政策、法规出台,但基本上都限于行政审批的范畴,而对内容监管的指导性意见相对匮乏。而国外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普遍采取了分级管理的模式,这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为此,他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委托以国有出版企业为主体的第三方机构对游戏内容进行审定,这样就能极大地改变目前网络游戏内容上的不健康倾向。

  除了政府部门监管之外,由网络游戏的研发商和运营商组成的行业协会也可以发挥重大作用。陈崎代表指出,在国家尚未出台分级管理制度之前,协会可以约束会员单位自律,对游戏内容按从绿色到黄色、红色的不同颜色深度来标识游戏中内容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同时,行业协会还可以对上线运行的游戏进行监查,一旦发现有不当内容的游戏,可以对会员单位提出警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除此之外,网络游戏的监管还应当以监护人为主体,形成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他表示,手机号的实名制为监护人的监管提供了可能。未成年人注册游戏账号时,必须绑定监护人的手机号。一旦出现超时在线,或者费用超限额的情况,运营商可以第一时间通过预留手机号告知监护人。

  网络游戏对于未成年人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但虚拟现实会对未成年人的各个方面造成何种影响?当下的科学研究显然并未给出较为明确的答案。陈崎代表认为,需要在理论层面给予更完整、更系统的研究。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制约了相关部门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鼓励、推动甚至主导对网络游戏的相关理论研究,进一步保障广大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A06 在虚拟世界为孩子筑起“防火墙” 2018-01-24 2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