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上海司法体制改革路还能“更上一层楼”

2018年01月26日 A05 :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885

  叶青代表 记者 王湧 摄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陈颖婷

  “今年的‘两院’ 工作报告里,很多数字非常有意思。”拿着昨天刚出炉的上海“两院”工作报告,市人大代表、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第一时间便开始研究起了数字背后上海法治建设的诸多内涵。

  借此机会,昨天记者采访了叶青。自身队伍建设、司法为民主线、人员分类改革……叶青在为上海法治建设5年成绩单“点赞”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期许。

  自身队伍要硬

  培养高端业务能手

  在上海高院工作报告中,“五年来上海法院荣获全国级、全国法院级表彰一览表”引起了叶青的关注。“过去5年,上海在司法队伍建设上卓有成效,培养了像邹碧华、周欣等一批标兵。”

  但与此同时,有一组数据也很醒目:5年来上海司法机关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共36件51人。“法官、检察官的违纪违法问题,直接损害着司法公信力。”对此,叶青提出,上海必须在新时代按照习总书记“5个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未来,依托高等院校的学科优势,司法机关可以开展更多对口的培训和研讨。”叶青认为,高端业务能手的培养问题是新时代新形势下需要重点关注的。

  杜绝“糊涂案”

  克服“教条式”办案

  5年来,上海共妥善化解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矛盾纠纷案件7.17万件,为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6.12亿元……这是今年上海高院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据。

  一串串数据背后,是“司法为民”发出的最强声音。

  叶青在充分肯定这一成绩的同时,也对新时代的司法为民道路表达了更多期待。“当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遭受到侵害时,司法机关怎么予以法律保护?让人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叶青认为,对于一线的司法办案人员而言,必须要克服“教条式”办案,更要杜绝“糊涂案”。

  叶青谈到,在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问题、证据确认的程序,都必须依照法律规定来进行。“要让赢官司的人赢得堂堂正正,让输官司的人输得明明白白,不能在原有案件基础上激化矛盾造成新的案件。”

  叶青认为,对标更高的法治政府建设标准,上海在司法审判的程序公正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A05 上海司法体制改革路还能“更上一层楼” 2018-01-26 2 2018年01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