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智慧司法”对技术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员额制”改革勿忘信息技术人才

2018年01月29日 A04 :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913

  □法治报记者 夏天 胡蝶飞

  在司法体制改革大潮中,信息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上海的各项司法实践中。办案智能化建设有利于协助法官提高审判能力,促进司法的公正高效。而“智慧法院”“智慧检察院”的建设,还推进了诉讼服务便民化、司法管理智能化的进步。但裘索委员注意到,“智慧司法”对司法机关的技术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目前的司法“员额制”改革中,加强司法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对发展司法智能化至为关键。

  裘索在提案中表示,“员额制”改革后,已入额的法官和检察官工作强度大、任务重,且作为法律专业人员,他们大都不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

  “队伍专业素养、知识储备还不能完全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破解难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裘索注意到,在法院体系中,目前只有上海市知识产权法院于2016  年首次聘任了11位技术调查官,帮助法官解决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中的专业技术问题; 而信息技术的专门人员,则并未提及。

  裘索建议,目前上海的司法工作人员中,需要一支信息技术专业队伍; 而随着“员额制”的不断深化,加强信息技术的重任无疑将落到司法辅助人员的肩上。结合上海实际,裘索认为,可在法院、检察院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强化专业队伍和业务素质建设。

  “一方面,法院、检察院可以对司法辅助人员进行挑选。对有意愿也有兴趣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应当加强信息化应用培训,提高司法工作人员自身信息化应用水平。另一方面,也应当有计划地引进专门技术人才,着重培养青年技术骨干,加快培养专家型技术人才。通过现有人员的技术强化及专业人才的技术引进,在司法辅助人员中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裘索表示。

  裘索还建议对信息技术人才施行“定岗定责”,在法院、检察院中按需求建立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她认为,由于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司法辅助事务具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如将信息技术人员集中于专门的部门中,有利于明确信息技术人员的职责和责任。

  此外,裘索鼓励法院、检察院与本市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协会合作,寻求高精尖信息技术的支持。“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合作能够有效提高司法机关信息化建设水平,同时也有利于缓解有司法辅助人员专业技术薄弱的现状。”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A04 “员额制”改革勿忘信息技术人才 2018-01-29 2 2018年01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