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委员建言“智慧法院”建设:

借“大数据”思维提升办案水平 使立案、诉讼和执行更加“智慧”

2018年01月30日 A05 :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010

  □记者 胡蝶飞 夏天

  本报讯 上海“智慧法院”建设一直在持续发力。如何更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数据智能的办案水平?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徐大振、宓一鸣等递交相关提案,建议推行网上办案、网上管理、网上监督、对案件办理全程动态跟踪。同时加强法院信息网络安全保障。

  法院“案多人少”现象突出,如何破解上述难题?如何运用“智慧”,让群众更加便捷地行使诉权?

  徐大振、宓一鸣的提案认为,尽管上海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智慧法院的应用软件仍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比如,现在通过律师服务平台能够实现网上立案,但是普通老百姓要实现网上立案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提案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网上立案软件,使普通老百姓也能通过网上立案,让老百姓少跑路。

  此外,徐大振、宓一鸣在提案中还提及,软件开发在基层法院应用较少,信息化顶层设计能力有待提高。“目前还存在系统不兼容、标准不统一、多头开发等个别现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提案同时认为,相关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化安全意识也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徐大振、宓一鸣建议,上海法院要按照智慧法院建设的要求,推进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完善,尤其要做好大数据的应用和开发。“要充分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推进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完善,使立案、诉讼和执行更加智慧,要多渠道快速精准传递司法信息,让沟通更通畅,让百姓更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同时,提案建议,应加大对“智慧法院”的宣传引导工作,以智慧化手段,引导百姓网上立案等。包括智慧提示立案所需提交的材料、智慧判断提交的证据、智能收费并智慧对案件进行排期,智慧对案件进行预判、智慧为法官提供类似案件的文书、智慧庭审、智慧进行语音文字转换提高庭审效率,智慧对判决案子进行执行、智慧知道被执行人的的财产情况和去向、智慧对资金进行冻结和划账并智慧通知原告。对法院的工作情况进行智慧评判、智慧管理法院工作人员、智慧处理法院的海量数据。通过更多“人工智能”手段,构建统一的审判流程信息网,推行网上办案、网上管理、网上监督、对案件办理全程动态跟踪。

  此外,提案还建议要强化法院信息化人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大批法院的信息化人才。同时强化法院的信息化安全保障,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工作。“要建立全市法院统一的业务专网安全检测平台与互联网安全检测平台。同时,完善全市法院司法大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平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18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A05 借“大数据”思维提升办案水平 使立案、诉讼和执行更加“智慧” 2018-01-30 2 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