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有环保资质的正规持证企业开工不足、机器蒙灰; 无环保资质的工厂,在脏乱差的环境中开足马力,还发愁原料不足。这是在海关“蓝天”行动打击固体废物走私专项行动中,上海海关缉私警察在上海、浙江现场办案时中看到的对比强烈的一幕。
2017年以来,上海海关全力阻击各类“洋垃圾”,在国门一线力斩污染之痛,全年刑事立案12起,查证涉案废塑料、废矿渣、废棉等固体废物共计1.39万吨。
恒佑公司是一家持有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的正规企业,可以合法进口并加工固体废物。作为正规企业,恒佑每年都有进口固体废物的额度,如当年不能完成规定的进口额度,第二年的额度就会相应下调。
为保留进口额度,恒佑公司负责人金某经人介绍认识了进口固体废物的“中介”许某,允许许某借用恒佑公司的许可证进口固体废物。
上海海关缉私警察在前期排摸中发现,固体废物加工行业有些人干着倒证卖证的“服务”,居间联络正规持证企业与无环保资质的加工企业。在这起废棉料走私案中,许某就是这样一个“搭桥人”。
许某拿到了包括上海恒佑在内的数家正规企业的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同时也“牵手”能把“货”卖出去的下一级“中介”叶某某、缪某某。
上海海关缉私警察对许某假借恒佑公司许可证走私进口的废棉进行了跟踪,最终一路追查到浙江苍南的兄达纺织和晨光纺织两家加工企业。海关缉私警察来到兄达纺织公司的时候,工人们正在车间开足马力赶工,与恒佑公司的冷清形成了强烈反差,而这个红红火火经营着固废加工的兄达纺织公司是一家无环保资质的企业。
在去年底的“蓝天”行动集中收网阶段,许某被上海海关缉私警察扣留,他的两个同伙叶某某、缪某某也在这轮收网行动中先后到案。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