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情感档案

“种子命”女孩在贫瘠土壤上开花

2018年02月07日 B04 :情感档案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4167

  贰柒 制图

  口述:刘青 整理:王月冰

  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总有人这样说。的确,在生活中无法避免与对方的父母相处。只要有交集,就会产生摩擦,在大多数情况下,家庭矛盾正是产生于儿媳公婆、女婿岳丈之间。刘青也无可避免地与公婆产生了嫌隙,场面一度看似无可挽回……

  女孩难道都是种子命?

  我和张桐的婚姻让亲友们有些猝不及防。因为在此之前的几个月,大家都知道我和另一个男人唐志明正谈婚论嫁。

  唐家在我们当地“身份显赫”,从事钢铁生意20多年,算得上“土豪”。我和唐志明是高中同学,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唐志明开始追我,他父母也很中意这门婚事。我和唐志明谈了3年,可他迟迟不愿给予婚姻,说要再玩几年。当我第3次怀上他的孩子时,双方父母都展开了逼婚架势。可唐志明一拖再拖,终究不愿去领证。在争吵中,我再次流掉了孩子。巨痛产生的那一刻,我决定彻底离开他。

  我和张桐从小一起长大,他上学那会就喜欢我,对我很照顾。但我觉得他木木温温的,不像个男子汉,始终只把他当男闺蜜。可当我躺在病床上身心俱痛几近绝望时,张桐一直默默地守护在病床边。他什么也不问,只是跟我说年少的那些事,专拣好玩的说。原来,木讷的他,也是懂得幽默的。

  一个月后,我走出房间,夏日已经来临。张桐说:“还记得我们高二那年冬天一起种的那些木槿吗?现在开得正盛呢。”我一愣,那边不是早拆迁了吗?他笑:“是变成楼盘了,但那些木槿保留了下来,现在是公寓的花园。”我心中一欢,难以相信。

  第二天清晨,我们赶到那里,果真,我们曾经在贫瘠土地上种上的数十棵木槿,现在掩映在树木草地之间,娇美绚烂,如红云一片。我问:“你怎么知道它们还在的?”他说:“我一直都知道啊,因为我从栽下后就经常来看它们。”

  “你那时还说这些树肯定活不了。我就说可以嘛!”

  他笑:“是呢,刚栽下的那两年我来浇过几次水,施过几次肥。”

  “花痴吧?”

  “因为是跟你一起栽,我想要它们都活过来。”

  我没再说什么,回来的路上,我总想起那些在寒冷冬天栽在沙土地里的木槿,我还想起张桐说的那些话。后来,我又独自去看过好几次那些木槿。直到有一天,我竟然在那和张桐碰上了。我们相视而笑,一向胆小的他牵起我的手,说:“嫁给我吧。”犹豫了几分钟,我终于点头。

  我的决定母亲很是反对,她说:“女孩是种子命,蒲公英还知道要选择肥沃的土壤,你什么眼光,张桐家贫瘠得很!”

  我说:“妈,正因为我是一颗种子,我想找一个懂得爱护我的园丁。至于土壤,可以慢慢肥沃起来的。”

  这个家是一块盐碱地

  可是,结婚后我才知道,张桐家,真是一块盐碱地。

  由于没有多余的钱另外买房,我们结婚后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这房子是张桐自己赚钱买的。他们家之前的老宅拆迁,公公拿着钱没几年就挥霍一光。

  公公一辈子游手好闲,整天泡在麻将馆,这几年又迷上了地下******。婆婆呢,每天坐在小区花园里,和一帮大妈们说长道短,谁家的夫妻吵架了,谁家的媳妇花枝招展,谁家买了新车,哪个又得了什么病……她都了如指掌,从清晨坐到晚上,除了几顿饭的时间,日日如此。可家里呢,从不打扫,厨房里油垢厚厚一层,客厅家具电器上布满灰尘,厕所里难以呼吸。

  一开始,我不好意思说,利用周末时间自己卷起袖子干,张桐也来帮忙。我以为我这样“表率”了几次,婆婆自然就会照着做。可我错了,她就当没看见,用张桐劝我的话就是“我妈压根感觉不出邋遢和清洁有什么区别”。于是我试着和婆婆说,希望她把家里搞整洁一些,不要老坐到外面去张家长李家短。婆婆显得有些不耐烦,拿着拖把胡乱划几次,像中了魔似的急急忙忙又下楼去了。这样的次数多了,我渐渐没了好脸色。周末在家一边干活一边把东西摔得噼啪响。可谁听呢?老的早早吃饭走了,张桐工作又总是周末忙。有时我独自拿着抹布坐在地上,几乎绝望。

  有一天,我正发着呆,门被敲得山响,打开,一个中年妇女指着我的鼻子说:“赶紧叫你婆婆滚出来!”我一惊,却看到婆婆从楼道里出来了。中年妇女一把抓住她,开始大骂起来。原来,我婆婆和她婆婆是“唠友”,她婆婆说她在外面有别的男人,我婆婆便出谋划策,两人一起到她单位去打听,谁知被好事同事所利用,害得她在单位颜面扫地。这不,气急了,恨不得“撕”了我婆婆。我只好劝架,代替婆婆道歉。等那女的一走,我自己倒欲哭无泪了。

  没几天,又有人气势汹汹上门来找公公,说是公公借钱打麻将,好长时间没还,见他就躲,他只好来找张桐要。张桐默默地替他爸还了钱,看看我,讨好地过来拨拉我的头发。我长时间的委屈终于爆发,一把打开他的手,吼道:“这家没办法住了!”

  说完,我胡乱理了些东西,搬到了学校宿舍。

  爱屋及乌的情感沉甸甸

  那天晚上,婆婆和公公来找我,说是来接我回家,可两人当着我的面又吵了起来。我看着他们,只说了一句话:“我很累,你们回去吧。”然后,我打电话给张桐:“如果你再不把你爸妈叫回去,我立刻跟你离婚!”

  张桐是一家星级酒店的厨师,凭着厨艺本来级别可以更高,但性格过于木讷,在岗位上始终原地踏步,而且总是最辛苦的那个。张桐那时也来找我,但我不肯回去,他只好恹恹地走了。第二天一大早却给我送来丰盛早餐:素三鲜饺子、皮蛋瘦肉粥、红薯饼、浓稠豆浆、洗净的水果。中午来的则是婆婆,带来红椒腊牛肉、山水豆腐、冰糖湘莲、墨鱼汤,把吃的放下,劝我吃,嘀咕着:“可惜这样保温味道变了,你要在家吃就好了。”我不说话,有时看都不看,她尴尬地走了。等他一走,我哪里受得了这美食诱惑,大快朵颐。我觉得他们一家人都是典型“吃货”,大脑简单,味蕾发达,我不屑,可这些美食,真让我欲罢不能。

  就在这时,外婆患上结肠癌,到省城来动手术。母亲有眼疾,照顾外婆很不方便。我婆婆很快去了医院,劝我妈回家好好休息,说外婆这有她就可以了。担心我妈不放心,她一再强调:“您放心,病床上躺着的是我儿媳的外婆,我会把她老人家当皇太后一样供着。”

  外婆住院40多天,婆婆在医院照顾了40多天,公公则每天送三餐饭,他和张桐一起策划美食,想尽办法让我外婆吃得美味又健康。外婆动手术前一晚,吃了清肠胃的药,每隔不到半个小时就要起来上厕所。婆婆耐心伺候,整晚没合眼。第二天外婆进了手术室,她自己也累倒在病床上。病房里的阿姨对我说:“你这婆婆呀,是真心爱你,她不真心爱你,能把你的外婆这样供着?可没有一丝一毫的假呀,孩子,爱和人心最重要,别的毛病都能想办法克服。”看着疲惫不堪沉沉睡去的婆婆,我的心泛起一阵温热湿润。

  从贫瘠土壤到幸福花园

  外婆出院的那天,我搬回了家,家中的情形让我大吃一惊:一尘不染,非常整洁。公公和婆婆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看到我回来,急忙张罗大桌美食。

  从那以后,只要我在家,两位老人都很少出去,可我能明显感觉出他们很不快乐。多年的习惯,虽然明明知道是坏习惯,可他们已经依赖它来打发光阴。我不知如何是好,面对这样深爱我的两位老人,我却让他们不快乐!

  我跟一个住在哈尔滨的好友倾诉这份困恼,她给我发来她家露台上的一组照片,一大丛高大的仙人柱让我惊呆:四五米高,直耸天空,开满硕大娇艳的紫红花朵。仙人柱不是生长在南方吗?在寒冷的哈尔滨怎么也会长得这么好?朋友笑:“很简单,想办法发挥它们的优势呀,它们喜欢阳光,我就帮助它们拥有充足阳光,再想办法避免它们受冻,就长得这么好啦!”朋友的话让我豁然开朗。

  我的公公婆婆,他们的优势是什么?美食!对,就是美食!公公还擅长社交,口才一流。于是,当天晚上我就和张桐商量,我们开饭店吧,这样可以让爸妈转移注意力,他们都还不到60岁,身体健康,还可以做点事。张桐在这方面绝对专业,他在酒店这样不温不火地拖着,我其实早想要他辞职,只是一直想不出下一步该怎么走。如果开家饭店,那么这些都解决了。

  果然,一听说要开饭店,公公婆婆立刻来了兴趣。从来不曾有过自己事业的两位老人兴奋得很。我要张桐请他厨师圈子里的朋友来家中吃饭,然后跟大家说出我们的想法。张桐朋友虽没很多,但个个都贴心。大家立刻纷纷为我们出谋划策,我拿出笔一条一条认真地记下。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家全力以赴在饭店的事情上,公公婆婆那些“闲得慌”的朋友们都很热心,帮着找门面、看门面、谈价格,特别是公公,三寸不烂之舌起了很大作用。我们租到了一处很不错的原始门面,场地宽,价格实在。张桐的朋友们又帮我们张罗装修、员工、开业活动等事。在菜单方面,婆婆的几道私房菜都被推荐了上去。婆婆一个“唠友”的女婿开了个农场,里面食材一流,给了我们最低价格。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家的饭店终于开张了。生意竟然很好,特别是婆婆的那几道私房菜,便宜实惠味道好,带来不少顾客。公公接待客人热情得体。张桐掌管厨房事务,十多年磨炼的本事通通发挥出来,酣畅淋漓。一家人越干越起劲,婆婆在我建议下到处找她的“唠友”搜集私房菜。后来,我们干脆再开了一家私房菜馆,小而精,很受欢迎。

  去年3月,我生下了儿子,我们全家搬进了舒适宽敞的别墅。在儿子的满月宴上,公公婆婆泪流满面,说感谢老天爷给他们送来这么好的儿媳,让他们年过半百还能品尝到人生的丰盈幸福。我走过去紧紧拥抱他们,其实,是我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真挚的爱唤起我努力追求幸福的勇气。

  手记>>>

  掌握土壤优势

  发挥爱的营养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而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却是最大的,从幼年到长大成人,甚至结婚生子。张桐的父母那么多年来都是如此生活的,或许在刘青嫁给张桐之前,张桐也曾感到父母的生活方式并不健康,但“习惯成自然”,只要不闹出大麻烦,他也没有过改变的想法。但刘青不同,她无法忍受公婆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所以在忍无可忍之后,闹出了一出风波。

  在刘青的“强势”之下,张桐的父母决定改变,并没有把“要媳妇还是娘”的难题扔给儿子,这或许可以说明他们的本质还是善良的,期望儿子儿媳能幸福美满。可对老年人来说,改变恰恰是最难的。好在刘青也很聪明,并没有一味颐指气使,而是适时地放低姿态,主动为公婆找到了适合他们,也有利于整个家庭的“消遣”方式。

  刘青的妈妈说得没错,每个女孩都是一颗种子,落在哪里也许她们无法预测,可是,只要努力向着幸福生长,掌握土壤的优势,发挥爱的营养,一定可以种植出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花园。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情感档案 B04 “种子命”女孩在贫瘠土壤上开花 2018-02-07 2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