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余墨谈屑

大德必得其寿

2018年02月26日 A06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341

  □荆山客

  微信朋友圈的便捷在于,你有个什么小想法小感慨小灵感了,不计时地可以随时发出去和朋友“分享”。短小灵活,不受限制,所说不过是生活的琐屑,不用像作什么宏大叙事那样必须精心构思排兵布阵。当然,朋友不愿“分享”或者根本是误读,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那可以另当别论,还不致于伤了朋友间的和气。

  前些天我读了几篇回忆性的文字,突然有点小感慨,就在朋友圈说了说“仁者寿”。大意说“仁者寿”里的“仁”,我只愿理解成善良,不想诠释过多含义。一个人心地善良,既温暖他人,也温暖自己。心暖则灵魂暖,灵魂暖则体内即春天。体内总是春,则益于长寿。发出之后就有朋友批评我的观点,说毫无原则的“仁”就是麻木不仁。他的观点当然也没毛病,对于敌对势力,我们就不能毫无原则地讲仁,农夫与蛇的故事犹言在耳。

  不过是朋友跟我的小感慨所说的不是一回事而已,我也只好一笑了之。

  其实这“仁者寿”是孔子的观点,自然也就是儒家的观点。

  他说“大德必得其寿”、说“智者寿,仁者寿”,无非是劝喻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存乎仁德之心、善良之心。演变到今天已然成为人们怡养身心、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养生经验了。但孔子“仁”的标准是修成“大德”,门槛是很高的,平常人不易达标。我们常常尊称修成正果的出家人为“大德高僧”,也是“大德”在前,不然就不成其为高僧,这修炼大德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我所以发“仁者寿”的小感慨,首先是缘于一篇记述诗人流沙河先生的文字。当年风华正茂的文艺青年流沙河因为一组总题为 《草木篇》 的诗被毛主席钦点为“右派”。四川文联的“5人反右小组”在如何处置流沙河的问题上产生意见分歧。多数人主张送去劳改,只有一个叫李累的负责人心地善良,爱惜流沙河是个人才,主张可以把他留在文联机关进行劳动改造。理由是:“他是毛主席钦点的,如果有一天老人家想起来了管我们要人,我们到哪里去找他?还是开除留机关监督劳动,当 ‘反面教员’算了。”这一招巧妙又理直气壮地保护了流沙河,若真送去劳改,流沙河的命运将生死难测。留在机关监督劳动的流沙河又受到时任文联秘书长安春振先生的关照,把他安排在图书馆里打杂,流沙河一头扎进书堆里,使他后来由诗人而成为学者就是那时奠定的基础。这两位先生悲悯情重,爱心有加,后来都得享高龄。老诗人现在提起仍是感激不尽。

  由这篇文章我又联想到作家戴厚英曾经记述过的高官张恺帆。张恺帆是老共产党员,青年时代因追随革命曾坐过国民党的4年牢狱。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他已官至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一些省份出现饿死人的现象,安徽各地也比较严重。但是没人敢说出真相。张恺帆大德仁心,一腔正义,不但经过实地调查说出真相,而且还在其老家无为县当机立断开仓放粮,解散食堂,归还农民的自留地。这在当时的高压环境下真可谓“惊世骇俗”了。无为县人民得救于水火,直呼他为“张青天”。而他自己却被以“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名秘密逮捕第二次坐牢,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彻底平反,官复原职,1991年病逝,享年83岁。

  俗话说“世上还是好人多”。这些好人或是善良品质生来自有,或是自觉修炼德性仁心,平常的日子也许并不显眼,到了是非和灾祸来临的时刻,人们马上就能分辨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下和德性的明暗。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大德必得其寿 2018-02-26 2 2018年02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