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辉
要拥有更多高技能人才,吸引更多人成为技能人才,鼓励更多技能人才成为高技能人才,要让“大国工匠”名至实归,必须大力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政府和企业要舍得拿出“真金白银”,让技术工人获得社会认同和职业荣誉感,这样才能为我国建成制造业强国提供足够的人才储备。(3月23日 《法制晚报》)
现下,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很难求。千金好出,一才难求,优秀技能人才难觅,这是很多企业多年来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什么一些技工享受不到“优待”呢?
有些技工名不副实。社会习惯于把有技师证、高级技师证的技工称为人才。技工同样存在眼高手低问题。其实,很多单位把有证技工当宝贝,结果出现了很多不好的现象,一些难题技师解决不了,没有技师证的却能解决,他们没有享受相应的技师等优待,这严重挫伤了真正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往往并不乐意。
“水货技工”大量存在。某单位数十年前就出台了技师享受200元/月,高级技师300元/月津贴等优待政策,吸引了很多人报考技师。技师报考费700元左右,相关部门乐得挣钱,大量放水,一大帮名不副实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就这样产生了。实际中,出现员工不满“水货技师”等诸多问题,单位迫于无奈,不得不出台民主评议、专业考评等综合测评,结果有数百位有技师证的不能享受优待。
有些技工工作拈轻怕重。作为技工想享受优待,想法没错,可以理解。但是,享受优待,就得比别人多奋斗,多付出,必须靠奋斗来提高个人的待遇。实际中,有些技师不服从工作安排,比如某人享受了企业每月支付的相应技师津贴,企业安排他临时去从事一个并不复杂的工作,他不肯去,推三阻四,企业很生气,临时安排他人去完成,果断就从当月起取消了他的技师待遇。
有些技工难以享受优待。比如某行车工,每次实践技能比武,她都能开得又快又稳,稳夺第一。但状元比武,她没有多少文化,无法通过理论考试,拿不了状元和技师证,无法享受优待。类似现象也相当程度地存在,很多技工有才,但缺少状元、技师等光环,在现有条件下,无法享受优待,往往只能通过完成某件事时给予临时奖励,严重挫伤了有真才实学的技工的工作积极性。
技工要享优待,要拿出“真才实学”,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南郭先生迟早会穿帮。能解决实际问题,抓好技术传帮带,才能让员工信服和单位满意,也会自然而然享受优待。幸福不会从天降,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技工要享优待,就要努力奋斗,拿出让单位和员工信服的“真才实学”来说话。
单位的“真金白银”和技工的“真才实学”强烈对撞,才能促技工更优秀,促企业更兴旺。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