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如虹一抹

读书札记

2018年03月27日 B07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911

  □冯 涛

  现代汉语字典里的“乌合之众”一词,是指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而在勒庞的这本 《乌合之众》 中所表述的群体却远不止如此,书中更是涉及了一些在很长时间里人们都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社会服从与过度服从、趣味单一、群众的反叛、大众文化、受别人支配的自我、群众运动、人的自我异化、官僚化过程、逃避自由投向领袖的怀抱,以及无意识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等等。百年来,离经叛道者无数,但如 《乌合之众》 般影响甚广者少之又少,通读此书,虽然其某些方面逻辑欠缺严谨,对某些问题的态度亦略显极端,但这样的缺点使其更显得极具特色,更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研究“群体”问题的热潮,经久不衰。

  勒庞对群体心理进行了剖析。群体中的个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部采取同一个方向,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群体心理。群体心理特点的产生有三个原因:一是群体是无名氏,因此不必承担责任; 二是“传染”现象及“从众心理”的作用; 三是群体易于接受暗示,这是“传染”所导致的结果。由此群体心理产生同质性特征,进而导致其推力能力往往不强,而想象力却很强大而活跃,并且非常敏感,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勒庞对影响群体意见和信念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影响群体意见和信念的因素包括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间接因素指种族、传统、时间、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教育; 直接因素则指形象、词语、套话、幻觉、经验和理性。基于此,勒庞提出任何群体想要维持都离不开一个有权威的领袖,一旦离开领袖,群体就如无头苍蝇,很快就散了。而要成为一个群体的领袖,就需要拥有较高的名望,这就要求领袖掌握动员群众的手段,即断言、重复和感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一个群体建立稳定的信念。

  群体由个人组成,而当个人融入群体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他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当个人进入群体时,他本身的个性就被湮没了,原因在于群体中的个人极易受到暗示,这种暗示极易传染,当群体中大多数人都受了这种暗示,即使有少数几个人能够抑制这种暗示,也无法逆流而行。这种心理的暗示和传染,可能会完全改变一个人的个性和信仰,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读书札记 2018-03-27 2 2018年03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