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社会

爱看脸的“智慧社区”来了!

2018年04月03日 A04 :法治社会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424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怡景园一扇防盗门已跳黄5分钟,是否需要联系居委会?”“您好!您所在的小区某单元防盗门已跳红色预警,请派员核查一下情况。”……这样的一幕,发生在宝山区综治信息中心的主控室内。连接内外的,是一套“智联门”物联感知系统,而它,其实还仅是宝山区“智慧社区”建设的一个子单元。

  去年以来,宝山区在辖区千个小区、村宅推进建设“智慧社区”,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全区报警类110案件接警数同比下降30.2%,市民安全感、满意度明显上升。记者昨天从宝山区综治办获悉,宝山区将有望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社区全覆盖的地级市区。

  人脸识别让嫌疑人、老赖等无处遁形

  去年12月中旬,“110”连续接报,宝山区场北路上多个小区发生电瓶车摩托车被盗案件。派出所民警现场勘查后,立即与镇综治办同志登陆综治信息平台。根据案发时段,民警把进出小区人像识别照片调出对比并仔细甄别,搜索出一名男子在该时间段均曾出入相应小区,却又不是小区居民,遂列为嫌疑人。通过将其照片与全国库中的既有数据进行比对,该男子的身份很快被确认。经过核查,警方发现其有多次盗三车前科。在基本明确方向后,公安部门在其居住地布控,一举将其抓获。

  “这是一起典型的通过我们的人脸识别慧眼系统,帮助公安机关快速侦破的案件。”宝山区综治办副主任陈一峰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已有12个街镇(园区)、752个住宅小区、2612路智能高清人脸识别系统接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骨干网”。“除了通过人脸识别帮助公安机关锁定违法犯罪嫌疑人和逃犯之外,对于失信被执行人、独居老人、社区服刑人员等重点人员,我们也与法院、民政、司法部门等对接,实现了精准管控。”

  陈一峰透露,不同于上海其他区“智慧社区”单个试点的建设模式,宝山区此次呈体系在整个区全面推开,而智慧系统的终端就架设在宝山区综治信息中心的主控室内。“宝山区封闭式小区内,人脸识别慧眼系统基本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村宅也在稳步推进中,预计到今年年中,我们有望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社区全覆盖的地级市区。”

  防盗门分色预警机制为社区安防加分

  除了解决重点人员管控难的问题之外,宝山区这套智能系统还能解决社区楼道门管理难以及路面交通管理难等众多城市疑难杂症。

  在昨天的采访中,陈一峰也向记者进行了一番演示。“你看,现在是实时状态,跳动的绿色图标显示,这个小区的所有防盗门都是安全关闭的状态。”陈一峰随后在大屏幕上切换到另一个小区,此时,有一个图标醒目显示为“黄色”。“黄色就表示这扇防盗门有5分钟未关闭,如果超过半小时未关闭,就会跳为红色预警,方便各部门快速做出反应。”陈一峰告诉记者,这套分色预警系统,为小区安防增分不少。

  目前,宝山区已建成使用312个小区2.2万个楼道门“智联门”系统,占到了全区的一半。今年6月底前,宝山区还将完成400个小区约2.7万个“智联门”建设。

  记者采访获悉,对标“雪亮工程”建设标准,宝山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智慧社区”的总体架构。“核心是打造‘智慧社区微脑’,将社区治理中所需的各类数据,通过视觉和物联感知网采集后,统一汇聚到‘智慧社区微脑’ 平台,分层实现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安全管理、智慧民生服务等智能化、精细化应用。”陈一峰透露,未来,类似智能门禁、智能井盖、智能电梯管控、人员巡更感知器等应用模块将逐步开发,并在部分街镇选取部分社区、农村开展分类试点。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社会 A04 爱看脸的“智慧社区”来了! 2018-04-03 2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