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刚刚过完小长假的你们,身体和灵魂是否还在路上?
如今,一提起“五一”,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不再是劳动节,而是假期怎么过,准备去哪儿玩。也难怪,现在流行的人生哲学是要人们“慢下来”——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旅行拷问心灵。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双手越来越解放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劳动?是时候认真探讨一下这个话题了。
对劳动最初的好感,源于一首轻快的儿歌——《劳动最光荣》。“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只有劳动来创造。”这无疑是一首成功的歌曲,以致笔者至今还时不时唱起。是它告诉我们,劳动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劳动是值得骄傲与自豪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领会到,劳动不仅带来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古训云:劳则善心生。经过辛勤劳动,就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会生出善心。有了这个善心,就会感恩天地、感恩国家、感恩父母,就会生出忠心、孝心。
本期周刊特意策划了一期不完整版的“劳动节”特刊。封面的案例,“非常阅读”推荐的书 《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中外案志”的 《中国古代的五个“劳动节”》,分别从现在、未来和过去三个不同的时间维度,带您了解劳动那些事儿。
王睿卿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