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目前,上海各区都存在“无名路”,这些无名通道因无法定性执法主体,大多存在机动车乱停、非机动车乱窜、商家占道经营等乱象。近日,记者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对市政协委员的回复中获悉,本市将对各区无名道路进行普查,由政府托底纳管,各管理部门相互配合,消除管理盲区,明确执法责任,避免由于职责不明引发管理漏洞。同时,对于排查的无名道路还将先期开展临时命名工作。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李安、曾凡一等8名市政协委员递交《关于加强无名道路管理的建议》 的提案,指出沪上“无名路”上问题多,车辆拥堵、环境污染、夜间通宵营业等问题都困扰着周围居民生活,“但无论是找街道,还是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情况,因无法定性执法主体,最后都不了了之。”提案中由此建议,对无名道路进行整体排摸,抓紧解决乱停放、消防安全隐患、脏乱等具体问题。同时对各种原因形成的无名道路进行功能定性,能命名的则命名,不能命名的指定责任主体,加大力度整治。并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有效管理无名道路。
市综治办在回复中称,已对“无名路”形成原因和管理难点进行了查找分析。目前,一部分无名弄堂道路的日常养护、下水道、路灯、保洁等是由各区市政、街道、物业等管理部门管理,治安由属地派出所管理。但由于没有路名,不属于《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和《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道路”的范畴,公安交警没有执法权。一部分“无名路”包括弄堂路、厂区路、退界路及其他无名通道等,由于历史等综合原因,的确属于管理盲区。
针对上述难点和薄弱环节,市综治办制定落实了相关办法和措施。“无名路”将由政府托底纳管,各管理部门相互配合,消除管理盲区。根据市综治办回复,本市将对无名道路开展普查。由各区道路规划部门和区建交委(交通委)牵头,落实到各区街道或镇,摸清辖区内允许公共通行但没有命名的道路数量。对于排查的无名道路,按照《上海市地名管理条例》,由市地名办统筹规划,区地名办依据道路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命名管理工作,先期开展临时命名工作。与此同时,还将统一管理主体,以属地化管理为主。由于涉及道路养护维修、路灯、下水道、绿化、保洁等综合管理,所有弄堂无名通道、厂区间无名通道、小区间退界无名通道、其他商业区、开发区无名公共通道等拟由所在区的属地街道或镇接管,负责道路设施的日常养护维修。
回复中还明确了“无名路”的执法管理责任主体。治安由属地派出所管辖; 交通执法由属地交警执行; 城市综合执法由属地城管执行。属地街道或镇同公安、民政等部门进行统筹协调,明确管辖范围,落实治安及道路管理权属并及时对外公布,避免由于职责不明引发管理漏洞。在配套管理上,由市公安牵头,对临时命名的道路设置门牌,变更相应的户籍信息。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