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满500返500,满1000返1000”“消费=存钱=免费”“低门槛、高收入、小投资、大回报”……最近,不少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打着“创业创新”的旗号,以“购物返本”“消费等于赚钱”“你消费我还钱”等为噱头,承诺高额甚至全额返还消费款、加盟费等,以此吸引消费者、商家投入资金。
记者调查发现,购物返现商城APP近来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商城声称返现比例高达50%,有的商城已吸纳近20万会员。专家表示,这种购物返现商城大打法律擦边球,亟待引起市场监管部门重视,消费者也应加强风险意识。
【调查1】
真“幸运”
一次购物赚钱经历
网民赵汉卿觉得自己特别“幸运”——经人推荐,他在一个叫“智谷享购”的APP上买了一盒茶叶后,获得了一次抽奖机会,不仅抽到了现金还真的提了现。尝到甜头的赵汉卿再次下单,然而好运再没有眷顾他,几次没抽中后,他加倍投入追求回本,结果一口气花了上万元。
记者亲试购物返现商城进行调查。一个自称“金牛商城”招商部吴军的人在微信上向记者发来一张注册二维码:通过扫描该二维码注册拥有了“入场券”。记者下载了商城APP 后发现,里面设有家用电器、食品酒类专区,看起来与普通购物网站区别不大。吴军说,商城的“核心”在于抢购区,每天上线10款抢购产品,价格从10元到5999元不等。“两人成团抢购就可以抽奖,你先买10元的试试,一半概率赚钱,一半概率保本!”
记者花10元购买“挖耳勺”后获得了一次抽奖机会,这时手机页面上显示出一个大转盘,记者第一次抽奖抽到“商品”,兑换成了10个金牛券,没有获得现金奖励。
“你再试试买29元的产品,这样才有回本的机会。”吴军让记者加大投入。果然“幸运”,这一次花出去的钱不仅“赚”回来了,并且变成了投入金额的1.5倍。因为根据规则,有一半概率获得商品、兑换成等额的金牛券,有一半概率获得红包、直接得到商品价格1.5倍的现金。
“这现金是白得的呀!没抽中红包,也会得到金牛券,算是对消费者的回馈。”吴军说。
网购返款
软件关停损失上万
家住武汉的夏女士通过朋友介绍,她下载了一款购物名为“伙伴家”的购物APP,该APP 声称在上面购物后,不仅可以收到物品,之后还可以拿到全部返款。夏女士试着买了一双225元的鞋子,第二天就收到快递寄来的鞋子。之后,夏女士在APP上申请返款,过了一个星期,真的收到了225元的返款。夏女士说,这样“试一试”之后,她完全放松了戒备,开始在这款购物APP疯狂抢购。
“慢慢地,我一共买了7万多元的货,一些几十块、几百块的物品收到了,收到货物之后,总共2000多块钱的退款也拿到了。其他上千、上万元的物品都没收到,返款也没收到。”夏女士说,按照规则,返款提现会出现一个星期的延迟,有时候甚至需要更久,所以她一直在等待发货,等待取货之后申请返款。
“让我没想到的是,‘伙伴家’ APP突然打不开,登录不了。”她在网上搜索发现,不少人跟她遭遇一样,大家投入的资金都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之间,除了早期进入“游戏”的人,大部分人都没有拿到返款。
夏女士意识到可能被骗,联系了武汉几名受害人,一起赶到公安机关报案。
暗箱操作
“四陷阱”等人上钩
记者调查发现,此类购物返现的网络商城“玩法”大同小异,陷阱重重。
似传销。记者下了两单之后,“金牛商城”客服就询问记者是否愿意交1万元成为代理。客服说,代理能够拿到下线购买商品价格的10%作为佣金,“我们的会员已经接近20万人了,只要你成为代理拉人过来玩,自己不玩也可以收钱提现。”
涉欺诈。“只要坚持倍投,总有几率赢得现金。”商城客服及上线不断为玩家“打气洗脑”,一些消费者为了回本不得不加倍投入,结果越陷越深。
高溢价。记者发现部分商品存在高溢价的欺诈行为,例如,“金牛商城”抢购区最贵的商品是美国olor水过滤空气净化器,售价5999元,但这款商品在淘宝、京东等网站上售价为1600元左右。
疑暗箱。已有一些网民在百度贴吧上反映,购物返现商城对抽奖结果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
记者发稿时发现,一些购物返现商城在苹果APP商店中已无法下载,但在安卓平台上还有一些商城APP可以登录。
【专家】
巨大诱惑“购物返现”存风险
正常的返利促销本是商家为加快商品销售所采取的重要手段,但这类打着“互联网+”旗号的所谓返利,却有点变味了,其返利动辄100%,甚至是消费额度的数倍,这么巨大的诱惑,让很多消费者难以自控。如此前曾被立案的微商“博邦商城”,以吸引消费者买茶油的名义,宣称可以“投资7200元返利22000元”,并可通过发展下线层层分红,目前商家已人去楼空,数万名注册投资人巨额投资血本无归。
一些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打着“创业创新”的旗号,开展高额购物返利促销,但往往高额返利难以实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日前,中国银保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 《防范“消费返利”风险谨防利益受损》 的风险提示公告,指出此类“消费返利”不同于正常商家返利促销活动,存在巨大风险隐患:
高额返利难以实现。返利资金主要来源于商品溢价收入、会员和加盟商缴纳的费用,多数平台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实体经济和收益,资金运转和高额返利难以长期维系。
资金安全无法保障。一些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途径,以“预付消费”“充值”等方式吸收公众和商家资金,大量资金由平台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一些平台虚构盈利前景、承诺高额回报,授意或默许会员、加盟商虚构商品交易,直接向平台缴纳一定比例费用,谋取高额返利,平台则通过此方式达到快速吸收公众资金的目的。部分平台还采用传销手法,以所谓“动态收益”为诱饵,要求加入者缴纳入门费并“拉人头”发展人员加入,靠发展下线获取提成。平台及参与人员的上述行为具有非法集资、传销等违法行为的特征。
此外,这类平台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一旦资金链断裂,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按照有关规定,参与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风险自担,责任自负,参与传销属违法行为,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这类平台往往很难查处,一家平台跑路了,把代码抄一遍,另一家新的平台马上就起来了。”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返利”的骗局层出不穷,甚至愈演愈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技术门槛越来越低、违法成本也不高,即便平台因资金链断裂而崩盘,也可以迅速另起炉灶。
互联网交易平台往往监管相对薄弱,消费者应该特别防范一些商家不正常的促销行为,尤其对于那些需要预付大量资金、鼓励拉拢亲朋好友消费的商家,消费者需要特别留意,不要一味追求低价格、高返利,否则很容易陷入商家精心布置好的“陷阱”中。
打擦边球 设置圈套诱骗他人
此类网络商城大打法律擦边球,因此对购物返现商城如何定性,法律界莫衷一是。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徐松林认为,疯狂发展代理,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但在该模式中传销层级未达到刑法中定罪量刑的标准。
广州市萝岗区人民检察院一名检察官表示,商城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获取钱财,属赌博行为,可以赌博罪定罪处罚。
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抽中消费券的消费者并没有“输钱”,只是过度消费,很难认定是赌博罪。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关键在于输赢结果是否由商城操控,如果有操控,属于以赌博为幌子的诈骗,没有操控则是赌博。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名法官则认为,商城形成资金池后再以商品、购物券的形式返利,也像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但有专家认为,非法吸存承诺还本付息,从商城的行为中看不出来。
徐松林说,购物返现商城的运作模式规避了刑法中诸多罪名的构成要件,很难定性。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不乏打着创新旗号的欺诈陷阱,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消费行为的监管,若涉嫌刑事犯罪,应联动公检法机关调查取证、定性处置,予以打击。
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则提醒消费者,这类平台返现比例高实为噱头,大量资金由商家控制,存在资金链条断裂、资金转移等风险,消费者应注意识别消费返现骗局,增强风险意识,谨防卷入“上下线”链条中,更不要相信“天上掉下馅饼”。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