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一家之“盐”

第三方APP查征信均“山寨”期待“正牌”查询流程

2018年05月15日 B06 :读者呼声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044

  □徐建辉

  目前,一些第三方APP 显示,可以查询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报告。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在首页醒目位置用红色字体标注“安全提示: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5月10日 《人民日报》)

  人无信不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和信用社会的深入发展,信用的价值越来越大,应用的场景越来越丰富,人们也越来越感受到信用的重要性。为了迎合这种趋势和需求,如今才会有更多的第三方APP 打出免费在线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的旗号,或开通此项服务。它们吸引用户的噱头就是“免费”“在线”“权威”,号称可以“直联央行征信中心”等等。

  事实上,它们根本做不到“直连央行”,央行征信中心对此已经辟谣,称“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据了解,它们最多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跳转至央行征信中心官网查询页面,这实际上和用户自己登录官网查询是一样的,并未省去任何环节。

  其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它们所谓的“免费”,不是为了推广APP,诱骗用户注册,就是捆绑了广告或其它程序,甚至会乘机悄悄截留、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因为查询征信报告是需要填写、验证相关个人信息的。何况个人征信报告本身就是一种关系到本人敏感信息与资金账户安全的重要资料,就这样通过第三方平台流转,其中潜藏的风险隐患不言而喻。

  为此,央行近日下发通知,严禁未经授权认可的APP 接入征信系统,进一步严格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此举固然非常及时和必要。然而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公众对快捷查询获知个人征信报告的强烈期待,更应该看到现有官方查询方式和渠道在便利性上的短板与不足。

  有关部门除了迅速采取措施有效封堵第三方渠道安全漏洞,确保公民个人信用信息安全以外,也该考虑一下人们的实际需要,合理兼顾安全、效率与便民,不断改进查询方式、优化查询流程,切实方便民众安全、直接获取个人征信报告。换句话说,既然称第三方APP查征信“不靠谱”,那么能否由官方提供一种“靠谱”的查询平台和渠道呢?这样谁还会舍近求远,跑到第三方那里间接去查询?

  显而易见,各种“山寨”的第三方APP可以做到的,堂堂“正牌”的央行征信中心不可能实现不了。而既然在官网PC端可查、线下自助机可查,做出个“掌上查”的官方APP和其它什么小程序恐怕也并非难事,这不仅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的现实需求,还能集成信用知识宣传和信用观念引导等诸多有益功能,何乐而不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第三方APP查征信均“山寨”期待“正牌”查询流程 2018-05-15 2 2018年05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