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虽然不管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我们早已过了儿童的范畴,但是在父母眼中,我们依然是个孩子。由于工作原因,我的周三是休息日,有时候我会赖在床上,可能到下午才起来。
有一次周三下午,我突然接到老妈的微信视频连线,因为还赖在床上,吓得我立即切换成了语音聊天模式。没想到老妈接通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不是还在床上?
我惊讶无比:简直神了,怎么就露馅了,房间里也没装摄像头啊?!
我追问原因,老妈却故作神秘:“这你就不用管了,反正我就是知道。这都几点了,赶紧起来吃饭,该干嘛干嘛去。”既然被抓了现行,我只好照办。
一个礼拜后的傍晚,老爸突然来电问询:“你今天怎么一天没出门?”我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下意识地就反驳:出门了啊,去门外拿了个外卖呢。
“我是说,怎么没上班,没出去忙工作?”老爸语气有些严厉。我赶紧解释那天是休息日,不用上班,顺便问他怎么知道我没“出门”。
老爸态度和缓下来,且有些神气地说:“我跟你妈加了你微信,看你 ‘微信运动’ 显示只走了2步,一看就没出门嘛!”
我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只要是睡懒觉,我会特地把微信运动给暂时关闭,以防暴露行踪。
最近在读特德·姜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电影 《降临》 的小说原著),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我简直不敢相信,你,一个成熟女人,个子比我还高,美得让我心疼,居然会是那个需要我抱起来才能够到饮水机的小女孩,那个摇摇晃晃跑出我的卧室,身上拖拖拉拉裹着从我衣橱里偷走的长裙、帽子和四条丝巾的小女孩。这是同一个人吗?
有网友回应说,父母最喜欢的永远是那个怀抱中的小孩子。我对此深表认同:是的,我们在一天天长大,也在一天天远离,不仅是实地距离,更是心的隔阂。小时候我们可以在父母怀中肆意撒娇,会不断问这问那,会把爸妈当成最大的依靠。但我们总有一天会长大,会离那个叫“家”的地方越远。面对父母打来的电话,我们没事时或许会唠叨几句,有事时就会说“在忙着,过会儿再联系”,然后毫不留情地挂断电话,仿佛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给爸妈打过电话去时,电话那边极少会主动挂断。也许他们正忙着其他的事情,但他们总会先听你讲。
这样的事例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细心观察。
真想再过一次儿童节,看父母那发白的鬓角,再化作青丝。

首页



放大
上一版